焚林


焚林

文章插图
焚林基本信息
【焚林】词目:焚林
拼音:fén lín
注音:ㄈㄣˊ ㄌㄧㄣˊ
解释:喻求取贤士 。
基本介绍中文名:焚林
解释:喻求取贤士
注音:ㄈㄣˊ ㄌㄧㄣˊ
拼音:fén lín
详细释义典源《后汉书》卷六十一〈左周黄列传·周举〉~2024~举稍迁并州刺史·太原一郡,旧俗以介子推焚骸,有龙忌之禁 。唐·李贤注:「《新序》曰:晋文公反国,介子推无爵,遂去而之介山之上 。文公求之不得,乃焚其山,推遂不出而焚死 。」《春秋左传正义》卷十五〈僖公·传二十四年〉晋候赏从亡者,介之推不言禄,禄亦弗及 。推曰:「献公之子九人,唯君在矣,惠、怀无亲,外内弃之 。天未绝晋,必将有主 。主晋祀者,非加而谁?天实置之,而二三子以为己力,不亦诬乎?窃人之财,犹谓之盗,况贪天之功以为己力乎?下义其罪,上赏其奸;上下相蒙,难与处矣 。」其母曰:「盍亦求之?以死,谁怼?」对曰:「尤而效之,罪又甚焉 。且出怨言,不食其食 。」其母日:「亦使知之,若何?」对曰:「言,身之文也 。身将隐,焉用文之?是求显也 。」其母曰:「能如是乎?与女偕隐 。」遂隐而死 。释义“晋侯赏从亡者,介之推不言禄,禄亦弗及……遂隐而死 。”谓介之推从晋文公流亡,割股食公 ,有功而不受祲,隐入绵山 ,后晋文公焚烧树林逼迫,仍不出,抱树焚死 。后以“焚林”为求取贤士的典故 。同源典故介子 介推 子推 晋山自弃 焚林运用示例《周书·苏亮等传论》:“既焚林而访 阮 ,亦牓道以求 孙 ,可谓野无遗才,朝多君子 。”唐 韦蟾 《上元》诗之三:“熏穴应无取,焚林固有求 。”唐 吴仁璧《投谢钱武肃》诗:“累重虽然容食椹,力微无计报焚林 。”作者诗题诗句吴仁璧投谢钱武肃累重虽然容食椹,力微无计报焚林 。孟云卿寒食贫居往往无烟火,不独明朝为子推 。李涉长安闷作每日除书空满纸,不曾闻有介推名 。杜甫送李卿晔晋山虽自弃,魏阙尚含情 。郭郧寒食寄李补阙介子终知禄不及,王孙谁肯一相怜 。韦蟾上元三首之三熏穴应无取,焚林固有求 。顾况拟古三首浮生果何慕,老去羡介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