乌拉浑林场

乌拉浑林场【乌拉浑林场】乌拉浑林场位于通河县东部,场址距县城28公里,隶属于通河县林业局 。地理坐标为东经128°53′37″—129°09′07″,北纬46°02′53″—46°12′26″ 。林场东北部与清河林业局相邻,西部与龙口林场接壤,东部及南部与祥顺乡农业区相毗连 。行政区域属于三站乡管辖 。
基本介绍中文名:乌拉浑林场
位于:通河县东部
隶属于:通河县林业局
经营总面积:14282公顷
自然地理概况山脉:林场地处小兴安岭南坡,地形以山区丘陵地貌为主,北高南低,北部坡度较大,南部平缓,最高峰东大顶子,海拔821.3米,最低海拔115米,平均海拔350米,最大坡度35度,平均坡度15度 。水系:均为松花江支流水系,最大的河流为松花江一级支流——乌拉浑河 。干流发源于林场上棚北山,另外2条支流小乌拉浑河和响水河,分别在施业区内由西向东和由北向南在种子园汇入干流乌拉浑河,向东南经哈什哈泡湿地生态保护区流入松花江,平均河宽12米,年径流量约1.2亿立方米 。气候:属中温带大陆季风气候 。冬季较长,寒冷而乾燥,夏季短促,温暖而多雨,早春少雨而乾旱,秋季降温迅速 。早霜9月中旬,晚霜5月中旬,年平均温度3℃,年极端最高温度36℃,年极端最低温度-34℃,年≥10℃以上积温2200℃—2400℃,年平均降水量650mm左右,集中7—8月份,平均日照总时数2488小时,全年无霜期125天左右 。土壤:有5个土类,以暗棕壤为主 。棕色针叶森林土分布于林场北部海拔600米以上平缓山脊和山坡地,面积442公顷;暗棕壤分布最广,面积3871公顷;白浆土主要分布在坡麓漫岗,面积2574公顷;草甸土分布于沟谷平地或河岸阶地,面积61公顷;沼泽地分布于洼地及山间谷地,面积1779公顷 。植被:属于小兴安岭植被区系 。主要乔木树种有红、云、冷、水、胡、椴、柞、色、山、白、桦等,亚乔木、灌木和藤本植物有青楷子、暴马子、胡枝子、忍冬、刺五加、三棵针、刺龙芽、毛榛子、平榛子、山梅花、杜鹃、五味子、猕猴桃等,草本植物主要有乌苏里苔草、小叶章、地榆、蕨类、玲兰、玉竹、唐松草、合叶子、山黧豆、蒿类等 。其中,中药有五味子、三棵针、刺五加、串地龙、柴胡、党参、人参等 。菌类有榆黄蘑、元蘑、榛蘑、猴头蘑、羊肚蘑、黑木耳等 。坚果类有松籽、榛子等 。野生动物:主要有马鹿、黑熊、野猪、狍子、獐子、獾、兔、狐狸、松鼠、林蛙、飞龙、山鸡、野鸭、大雁、鸳鸯等 。社会经济情况林场现有职工214人,其中干部46人,技术人员12人 。设有林木种子园、人参种植基地、林蛙养殖场、採石场、国小校、小型动物狩猎场、木材加工厂 。固定资产560万元,年产值600万元,利润260万元 。施业区内有2个乡,10个自然屯,社会人口近4500人 。哈萝公路在施业区南端贯穿东西,林区公路、乡道、大车道形成发达的交通网路 。森林资源状况森林资源概况:经营总面积14282公顷,林业用地面积12278公顷 。其中有林地面积10274公顷,森林总蓄积1033170立方米 。未成林造林地117公顷,疏林地465公顷,无林地面积1418公顷,苗圃地4公顷,非林业用地2004公顷,森林覆盖率72% 。林分类型:在森林资源中,天然林面积9427公顷,总蓄积1014200立方米,分别占森林面积、蓄积的91.8%和98.2% 。主要林分类型有红松林面积178公顷,蓄积39900立方米;针阔混交林577公顷,蓄积91980立方米;珍贵阔叶林1214公顷,蓄积110590立方米;椴树林105公顷,蓄积10290立方米;软阔叶林2715公顷,蓄积284750立方米;柞树林2187公顷,蓄积195950立方米;山杨林317公顷,蓄积33830立方米;白桦林150公顷,蓄积21940立方米;硬阔混1984公顷,蓄积221210立方米 。人工林面积847公顷,蓄积18970立方米,占有林地面积的8.2% 。人工红松林面积161公顷,蓄积1510立方米;人工落叶松林面积500公顷,蓄积16390立方米;人工樟子松面积186公顷,蓄积1010立方米 。森林分类经营区划:在林业用地中,区划生态公益林面积8921公顷,占林业用地72.8% 。其中区划界定重点公益林面积4720公顷,占林业用地面积38.5%;区划界定一般公益林面积4201公顷,占林业用地面积的34.3% 。区划商品林总面积3331公顷,占林业用地的27.2% 。林业生产建设情况林场始建于1961年,40多年的经营,累计为国家生产商品材35万立方米,年生产木材8500立方米,经更新造林形成的人工林1474公顷,种子园生产落叶松种子500公斤,天然红松种子5000公斤 。木材加工厂年产木材1000立方米,主要是规格板材和方材 。削片厂年利用伐区剩余枝丫材约1000立方米,生产坑木及各种工具把,年生产削片卖纸浆厂约3万袋,年创利润20万元 。人参种植场经营面积30公顷,年生产鲜人参1.5万公斤 。播杞柳150万棵,杨树苗50万棵 。建成绿色农业生态基地100多公顷,其中水稻50公顷,旱田20公顷,年生产水稻20余万公斤,大豆3万公斤 。养牛400头,养羊800只,养猪300头,养鱼6万尾,养殖林蛙30万只 。产木耳1万公斤 。年产薇菜乾0.75万公斤,各种山菜1.5万公斤 。以上各项总收入可创利100万元 。林场拥有各类砖木结构公用、民用建筑万余平方米,有各种车辆50余台,有电话、有线电话、电脑、林政防火用对讲机、自来水等设施,建有人工湖职工公园和职工俱乐部各1处,新建中国联通和中国移动无线信号转播塔各1处 。发展方向林场在今后的发展上,一是通过分类经营区划界定,把以发挥生态效益为主要目的的森林划分为生态公益林,科学经营,追求最大的生态效益和社会效益;把以发挥经济效益为主要目的的森林划分为商品林,提高林地生产力,追求最大的经济效益 。二是依託当地的地理和资源优势,有计画、有组织地对山野菜、食用菌、药用植物、工艺品材料等山产品进行开发利用,同时利用林地资源,发展种植业、养殖业,培养中药材、经济作物、食用菌、养殖林蛙等项目 。三是发展旅游业,三棵松和槟榔沟距县城比较近,自然旅游景点可供观赏,林场有国家级森林公园,又处在乌龙国际狩猎场辖区内,在县岔林河漂流和清河林业局西北河漂流的影响下,林场的旅游业将更加繁荣 。发展项目1、建集森林旅游、休闲、度假等多种功能于一体的接待旅游中心 。2、建环绕三棵松线旅游区 。3、建小型动物繁殖基地,用围栏圈天然林150多公顷,养殖山兔约1000只,建成绿色生态庄园 。4、在乌拉浑河流域从种子园至干流的发源地,建林蛙养殖生态环境繁殖区,林蛙体大,出油率高,经过科学养殖管护,将成为支柱产业 。5、育苗栽培五味子,每年1公顷以上;建五味子经济林,争取达到50公顷 。5年后建成五味子生产基地,然后建五味子酒加工厂 。6、开发根雕、石雕、动植物标本等工艺品及高档装饰品的加工技术 。林场场长:张少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