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原县


海原县

文章插图
海原县海原县隶属宁夏回族自治区,位于宁夏回族自治区中南部,地处宁夏中部乾旱带,隶属宁夏回族自治区中卫市,地理坐标为东经105°09′-106°10′,北纬36°06′-37°04′ 。县境东与固原市原州区相连,南与西吉县接壤,西临甘肃靖远县、会宁县,北濒中卫市沙坡头区、同心县 。南北长95公里,东西宽80公里,总面积6899平方公里 。总人口45.66万(2016年户籍) 。政府驻地海城镇 。
海原县是集乾旱山区、革命老区、回族聚居区为一体的农业人口大县,还是国家扶贫工作重点县 。2016年,海原县实现地区生产总值48.93亿元 。
【海原县】2008年,海原县因“花儿剪纸”民间艺术获得文化部命名的“中国民间文化艺术之乡” 。境内有南华山、灵光寺等旅游景点 。
基本介绍中文名称:海原县
别名:海喇都原  海城 盐茶厅
行政区类别:县级
所属地区:中国 宁夏回族自治区
下辖地区:海城镇、李旺镇、西安镇等
政府驻地:海城镇
电话区号:0955
邮政区码:751800
地理位置:宁夏回族自治区南部
面积:6899平方公里
人口:45.66万(2016年户籍)
方言:中原官话-关中方言-西海固片区
气候条件:大陆性季风气候
着名景点:李元昊避暑行宫,南华山,灵光寺,天都山石窟
机场:固原六盘山机场
火车站:海原火车站(拟建)
车牌代码:宁E
行政代码:640522
县域精神:震柳精神
建制沿革春秋战国,海原县为戎人游牧区,
海原县

文章插图
海原地图秦朝,属北地郡 。汉朝,属安定郡 。魏朝,属原州,魏晋时期亦为少数民族居住 。隋朝,属平凉郡 。唐朝,复属原州,神龙三年(705年),置萧关县后,分属原州萧关县和会州会宁县 。五代,受吐蕃、党项部族控制 。宋朝,鹹平五年(1002年),党项族夺得以天都山为主的今海原县境 。西夏,1038年建国,属西夏,元昊在今县境西置南牟会城 。元丰四年(1081年),南牟会城被宋军焚毁 。此年西夏收复南牟会城,复筑,故称南牟会新城 。宋元符二年(1099年),南牟会新城复为宋地,置西安州,属秦凤路 。靖康元年(1126年)西夏又攻取西安州,更名为南威州,又名安州 。元朝,大批回回人来此定居,称为海喇都原,置海喇都堡,属开城路 。元豫王建国于海原西安州 。明朝,为楚王(朱桢)、黔宁王(沐英)牧地,海喇都堡又称海城,属固原州 。成化年间设西安、镇戎、平虏守御千户所 。清朝,初属平凉府,顺治三年(1646年)隶平凉府盐茶同知;乾隆十二年(1747年),原驻固原城的盐茶同知移驻海喇都堡,起建厅署,遂为盐茶厅城 。同治十三年(1874)裁厅设海城县 。中华民国三年(1914)改称海原县,属甘肃省平凉专区 。中华民国十七年(1928年)将海原县划为5个自治区实行自治 。中华民国二十二年(1933年)改为区,次年撤销区,实行乡镇、联保、保、甲制,组建了海都镇1镇和5乡,镇乡共辖22联保、91保、923甲 。中华民国二十四年(1935年),将海都镇撤销,改置为万梅乡;同年,撤乡设区,以原乡改置为区,以数字序号为名 。中华民国二十五年(1936年),中国工农红军西征部队解放了海原县东北部(高崖、李旺、关桥一带),将此处与同心县的一部分组建为中国第一个县级民族自治政府——豫海回族自治县(后红军转移,豫海县消亡) 。中华民国二十六年(1937年),将6个区调整为4个区 。中华民国二十九年(1940年),实行新县制,撤销区和联保,改为乡镇辖保甲制,分为7镇和6乡 。中华民国三十一年(1942年),甘肃省新建西吉县,将海原县所辖3个乡及部分保甲划归西吉县 。中华民国三十三年(1944年),杨郎镇划归固原县;固原县李俊乡划归海原县管辖 。中华民国三十五年(1946年),大营地地区划归通渭县管辖 。中华民国三十八年(1949年)08月,海原解放,属甘肃省定西专区 。海原县组建为6个区,下辖46个乡,202村 。1950年03月,李俊区增置杨堡、红圈、罗川、上川4乡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