艺术教育家林风眠简介死后为何不愿返乡

林风眠是中国近现代著名的画家,艺术家,也是国立艺术学院,也就是现在的中国美术学院的第一任校长,中国美术家协会上海分会的副主席 。


林风眠
林风眠出生在广东梅州,从小就非常喜欢画画,1919年,十九岁的林风眠从好友林文铮处得知法国有勤工俭学的机会,所以就告别了父亲,奔赴法国留学 。到法国之后林风眠进入巴黎国立高等美术学院就读,并且进入了柯而蒙的工作室工作,接触到了各种各样的艺术形式 。
1924年林风眠参加了斯特拉斯堡莱茵宫举办的展览会,被当时的驻法公使蔡元培发现了林风眠的才华 。2015年在巴黎举行的万国博览会,林风眠的许多作品都得以参展,还有许多作品被海外的收藏家收藏 。1926年,林风眠受到蔡元培的赏识,在北京国立艺专任教,兼任教务长 。
1927年,蔡元培通过了《筹办国立艺术大学院提案》,决定林风眠负责等建国立艺术学院,这就是中国美院的前身了 。次年,年仅二十九岁的林风眠就担任了国第一所高等艺术学府——国立艺术学院首任院长的职务 。之后林风眠潜心绘画和教育事业 。1938年,教育部将北平艺专、杭州艺专两校合并,迁到湖南三沅陵,学校改组,被迫解职 。之后林风眠潜心艺术,在职业生涯上也是几经沉浮,在文革的时候还被安上了日本特务的嫌疑,因此入狱四年 。1991年,林风眠因患因脏病病逝于香港的港安医院 。
画家林风眠作品
林风眠是“中西融合”这一艺术理念的倡导者,也是重要的代表人物 。在他的画作之中吸收了西方印象主义之后的现代绘画的精髓,还融入了中国水墨画的元素,可以说是中西合并的开拓者 。


林风眠《双鹭》
林风眠有许多非常著名的作品,这里将不再一一多做介绍,只介绍一些相对来说具有代表性的作品 。如在二十世纪五十年代末至六十年代初创作的作品《渔获》 。这幅作品描绘的是在一个丰收的季节里渔村中的妇女和小孩庆祝“渔获”的情景,在香港苏富比二十世纪中国艺术专场拍卖会上,这幅作品拍出了1634万港元的天价 。
除了《渔获》,还有非常展现林风眠绘画功的《双鹭》和《渔村》 。在《双鹭》中,林风眠精准的将白鹭的羽毛、双足、尾、喙等用浓细相交的笔墨展现的淋漓尽致,脖颈的屈伸更是刻画的活灵活现,两只白鹭之间也体现出了一种生命互动的盎然生机 。而在《渔村》却能够体会到明显的西方写实主义的应用 。画中虽然只有聊聊几笔,但是去却用简单的构图,巧妙的配色和精准的描绘,将渔村的惬意与安逸表现出来,可见林风眠超高的绘画水平 。
另外林风眠作品较多的是以仕女等人为主题的画作,其中《读书仕女》可以说是他集大成之作 。画中仕女的恬静的姿态,低垂的眼睑都表现了中国古典艺术的审美追求 。其他林凤眠作品这里就不再一一赘述了 。
林风眠的艺术改革有哪些
林风眠是艺术改革的实践者,他身体力行,对中西绘画艺术的融合做出了重要的贡献 。作为一个实践者,对于绘画的所有理解,和对艺术的改革,也都体现在了林风眠的作品中 。


林风眠
对于林风眠的印象应该就是他在中西方艺术融合中所做的贡献,所以林风眠的艺术改革,我们可以从林风眠的作品中来看看,林风眠是怎么对着中西方艺术进行融合的,林风眠的艺术改革又是如何发展的 。
林风眠自上世纪30年代以来就对毕加索有所研究、还有布拉克等人的立体主义林风眠也都有所涉猎,还专门翻译了不少欧洲当代艺术的文章,自己也搞过专题讲座 。在1948年《毕加索与现代绘画》的讲座上,林风眠林风眠已经感觉到了毕加索的伟大,于是我们可以在林风眠的许多作品中对于毕加索作品的痕迹 。特别是在看了戏曲之后,林风眠感触很大,有了一种恍然大悟的感觉 。所以创作了一些列京剧中人物的作品,这其中也有不少毕加索的味道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