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都后苑”元通古镇国家级历史文化名镇、四川省级历史文化名镇 中国十大历史文化名镇( 二 )


麒麟街头便是与文化街相交的一个丁字口,广场上矗立着一个五层六面的塔式古建筑,这里原是惜字宫何文昌阁的所在,中国古代出于对字纸的敬惜,很多地方均建有类似亭或塔的炉体,用来焚烧字纸,多称为“字库”或字库塔,古惜字宫和文昌阁在人们的视线中消失了,代之以仿古的酒楼与宾馆 。现存的这座字库塔的每一面都有历代书法家和文人的赋画诗作,旁边安放这“惜字宫”的石碑 。字库塔成为古镇的中心和标志性建筑 。
我们欣赏古镇老街的魅力,就在于探究它承载着丰富的文化风俗和不可多得的历史遗迹,也许一条经流不息的小河,一条清静悠远的街巷,一座经历风雨的石桥,或者一块光滑油亮的青石板,都能让我们想起好多好多传承久远的故事 。
行走在双凤街上,几间杂货店里摆满了各式各样工艺精湛的竹编制品和一些手工木制品,琳琅满目 。看着眼前的景象是乎回到了儿时赶大集的场景中,忍禁不住脚步迈进竹工店铺,信手拿起篾刀想找回几十年前在农村编竹席、背篼、箩筐的感觉,然而总是手不由心,毕竟50多年没有摸篾刀了 。看着竹编艺人们信手拈来地制作出品种繁多、造型别致、美观实用的竹工艺品:如摸鱼捉虾的竹笆兜、摘菜洗衣的竹提篮、摆放水果的竹盘、晒粮盛物的竹簸箕、遮阳避雨的竹斗笠、驱蚊纳凉的竹扇、精巧别致的竹花瓶、活灵活现的竹青蛙等等 。
走乏了去夏家茶楼坐一坐,试图寻找来夏家老茶楼品茶的历史感 。这里人气很旺,老板介绍说这是一栋百年老宅,上下两层,基本保留了原有的房屋结构和风貌 。《茶馆》淋漓尽致地描绘了茶市的氛围,堪称中国当代戏剧创作的经典 。茶客们一杯清茶,几句闲语,几声问候,呷上一口清茶,细细品味馨腹的幽香,静静倾听着茶客们无拘无束天南地北的神侃,耳闻着人间喜怒哀乐世事沧桑的传言,感受着社会中世态炎凉百味人生的牢骚 。在汇江码头的上下游,吊脚楼上的茶室一家挨着一家,人们品着茶的清香享受着悠闲地生活,那才叫安逸 。
在古镇长寿街尽头的泊江上,横跨着一座具有1600多年历史的青砖拱桥,两墩三孔,弧圆飘逸,远观如一道彩虹飞架在浪花飞卷的清流之上 。呈弧形的桥面中平铺石板作车行道,两旁则是梯步石级供行人上下,石板上遗留的车辙印迹,向人们讲述着古镇曾经的繁华 。两桥墩上安放着气势威猛雕刻精美的石龙,守护着永利桥,护佑着古镇人民,值得庆幸的是,经过数千年的风雨侵蚀、世事变迁,若干珍贵的古迹被毁,但永利大桥得以完整地保留下来 。
很多人在探寻什么是成都味?不同年代的人有不同年代的回答,不同阶层的人也应该有不同的理解吧:好吃好耍喝茶打牌吃火锅?非也!创新创业百业争先强经济?也不全面,二者完美的结合就比较靠谱了 。成都之所以为成都,不仅在于它有“一年成聚、二年成邑、三年成都”的悠久历史,还在于它处处有和谐安逸的生活气息,在于时时有创业创新的奋进氛围 。元通古镇,不仅复制了老成都的青石街巷、深宅大院、商贸会馆、亭廊楼塔的建筑风貌,老成都的市井烟火味及语言、餐饮等在这里也得以传承 。
元通古镇“场始汉晋,市繁明清”,发源于邛崃山脉的文井江、味江、泊江在此汇合,元通古镇依河而兴、三面环水,犹如江南水乡 。水是成都人生产生活永远的主题元素 。因水而生,也因水而兴 。人总是亲水的,喜欢靠水而居,每个村落每个城市无不是与水相伴 。元通古镇,浓郁的人间烟火,清幽的诗情画意;六馆一山庄,九台七字库,文脉悠远昌盛;铁索古桥,梵宫静宇,转角木楼,高墙飞檐 。青石板路清幽古朴,店铺门楼各显神采,牌匾字号流光溢彩,庭院厅堂雕梁画栋,各派建筑砖、石、木三雕特色展现得淋漓尽致 。经历一千多年的风雨沧桑,仍保持着古镇特有的活力 。文井、味水、泊江,三龙彩舞;轴轳,码头,仓厫,百货散集;惜字宫、龙井水,养育千年元通人;铸铁、竹器,铸就川西小成都 。游客漫步在元通的老街深巷,就会体味到15世纪中国街市的遗风余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