还原史上真实的李鸿章:身在朝堂事不由己

曾经接触过李鸿章的人物笔记,文中李鸿章是一个很重视生活品质和精神兴趣的人,喜欢尝试西方先进科技和外来事物 。因为他是清政府对外交流的第一人,且又手握大权,很多外来科技在进入中国之后一般都是他先使用,进行评判一番后推广给友人亲朋 。
图片来源于网络
李鸿章对于中国古典文学造诣深厚,同时也是一名书画古董的收藏家,对金石器物颇有研究 。他在近代中国的生活方式和文化修养值得学习,接触西式文化的同时也加强自身传统文学的学习,并未如同后来的国人一样迷失学习方向 。
李经述(李鸿章幼子)曾说李鸿章遇人不淑,意指李鸿章对于袁世凯极为看重,认同袁世凯编练新军 。李鸿章看透了袁世凯的为人,却并未看透袁世凯的野心 。袁世凯在民国后对李鸿章后人极为优容,却也依然叛清自立 。
李鸿章晚年对维新派和革命党极为优容,曾经庇护维新人士外逃,也曾经接见过孙中山等革命党人,然而对富国强兵付出了半生的老人并不能接受革命党人的空谈 。李鸿章注重强国在于实际行动,不以理想主义而改变信仰 。
在签订《马关条约》后,李鸿章的政治低潮是自己洋务改革理想的破灭所致,随后李鸿章在晚年期间以自我放逐的方式抵触朝廷的任命,不断远离清政府的政治斗争,转而向两广地带繁荣地方,通过沿海地区试图继续洋务运动未尽之事 。因他不在朝中,清政府频频失误,最终丧权辱国,《辛丑条约》这项罪名却又加诸在他身上 。
李鸿章的功与过
李鸿章扬名于镇压太平天国、捻军等农民起义,咸丰年间的太平天国破坏了江苏地区固有的资本经济萌芽 。捻军为匪,重于劫掠破坏轻于民生建设 。纵观近代史,统一的国家才能生存,军事政治力量复杂的国家大都成为列强介入的殖民地,镇压起义为功 。
图片来源于网络
洋务大臣是李鸿章最重要的职位,向朝廷上奏挖掘煤矿、请开铁路、建设海军,推动着已经没落的帝国艰难向前 。从同治年间至光绪末年,长达三十余年的洋务运动为中国带来了世界先进的科技、军事和民生建设 。
这场失败的改革让更多的学子、国民眼界大开,同时也成为中国近代经济、军事的基石 。然而在改革期间,李鸿章并未注重改变百姓劳作方式,在维护了国家利益的同时,损害了百姓的利益 。洋务运动改变了国家现状,却让百姓无力生存 。
作为清政府的外交使者,李鸿章签订了一系列条约,以《马关条约》、《辛丑条约》尤其受人诟病,因为政府逼迫和时局导致李鸿章大节有失,其过失难以置评 。然而在李鸿章外交事件中,他事事以国家大局为关键,保证清政府得以生存,而使国民的权益受损 。这些条约的存在,让近代的中国走向了半殖民地半封建化 。
李鸿章的功劳和过错大都是时局所致,很多并非是出自他的本意 。纵观李中堂一生,于时局功勋卓著,于百姓多有过错 。
【还原史上真实的李鸿章:身在朝堂事不由己】评价李鸿章
李鸿章是近代中国政治、军事和外交的代表人物,在国内李鸿章为国家的统一安定对农民起义势力进行军事镇压,为国家的富强而主张改革,主张接受西方文化科技,引进外来科技和先进军工民事 。在国外李鸿章主张和谈,对列强绥靖,以换取中国在世界的稳定 。
图片来源于网络
近代末期,李鸿章的影响力逐渐增强,然而他桎梏于封建帝国的思想,无法摆脱洋务改革的局限性,改革未能达到目的 。李鸿章逐渐从洋务运动的强国转为富国,开始构建朝廷的国有民生企业,洋务运动带来的富裕最终只被少数满清贵族所有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