汝城古祠堂群


汝城古祠堂群

文章插图
汝城古祠堂群【汝城古祠堂群】汝城县保有明清风格古祠堂700多处,规模大、结构美、功用广、历史悠久、底蕴深厚,有着极高的研究、观赏、旅游价值,有8处已列入省、市级文化保护单位 。全国政协常委、湖南省政协副主席姚守拙先生欣然题字“古祠堂之乡” 。
基本介绍中文名:汝城古祠堂群
古祠堂:700多处
位于:汝城县
始于:宋元
详情汝城古祠堂是江南一朵瑰丽的奇葩汝城古祠堂多 。一个多民族居住的偏邑山县,36万多人口,280多家姓氏,保留着始于宋元、盛于明清的古祠堂710余座,大小不一,风格各异,星罗棋布,并有金山、津江等古祠堂群,有8座古祠堂列入省市级文物保护单位 。汝城古祠堂美 。美在华丽、凝重、庄严,美在沧桑、古朴、久远,美在丰厚、载物、适用 。从选址造型、布局朝向、风水环境到山水田林路、门坪巷房墙的整体和谐,从建筑法式型制、结构风格、取材用料到雕塑油画漆饰的精工细作,动静有致,流光溢彩,天人合一 。欣赏一座古祠,犹如穿越一段历史的长廊;会晤一座古祠,犹如聆听一位苍老明世的长者心声 。
汝城古祠堂群

文章插图
汝城古祠堂价值高 。作为历史的遗产,是历史的见证、历史的记载、历史的浓缩、历史的标本 。作为建筑的遗产,其本身、其所附、其所载、其所涉,均有深厚的文物价值,是研究古文化、古建筑、古民俗、古宗法、古迁徙不可或缺的资源 。作为文化的遗产,诗词楹联赋、碑刻雕塑镂、牌匾额堂号与族谱及族训家规互为补充,相得益彰,筑起了祠堂文化的大观园 。金山叶氏家庙、卢氏家庙、津江朱氏祠堂、广安所李氏宗祠、外沙太保第、益道绣衣坊(含范氏家庙、中丞公祠)等古建筑,这些古建筑工艺精湛,恢弘气派,保存完整,建造时代早,代表着汝城古祠堂文化之精髓,具有极高的历史、文化、科学价值 。汝城古祠堂多达三百多个,在环境美学上很有特色,主要体现在以“天人合一”、 因地制宜、利用和改善环境的传统环境美学思想为指导,根据实际地形空间和实际需要,採用多种不同表现手法,达到环境与自然和谐和激励后人的目的 。由于祠堂的主要作用是供奉祖先和举办大型活动,是全村全族建筑的龙头 。在民间,祠堂的好坏影响全村的发展 。古祠堂因此在外形、选址、室内布置、座向、大门、门前门后的环境建筑、道路、水木等在环境美学上都得为祠堂占据龙头地位服务,从而确保祠堂在全村建筑中的首要地位 。充分体现古人个体服务集体、局部服务整体、整体与自然和谐、和谐促进发展的设计理念 。
汝城古祠堂群

文章插图
案例一、金山古祠堂群环境美学赏析金山古祠堂群的环境情况,卢氏家庙“叙伦堂” 。叙伦堂座西南向东北,面阔三间,纵深三进,三重封火山墙 。用“三”数者,取“三生万物”之意 。长30.4米、宽9.2米、占地366.8平方米 。主大门左右各有一条大小相同的侧门,有主次分明、左右对称之美感 。檐下如意斗拱下额枋浮雕多种彩绘图案,雕有龙凤八仙、双龙戏珠,栩栩如生,八仙是神通广大无所不能的神仙,龙凤至尊至贵,有嚮往富贵之义 。额枋正中书有“南楚名家”等字,大门颜色以红色为主,内有天井2个採光,有天地气场相通之意,旨在“天人合一” 。门前18米左右有一个直径30米左右的半圆形池塘,“气聚成水,气动成风”,池塘有聚气之功 。池塘之外有数千米的空旷之地,暗示“门前开阔、鹏程万里” 。祠堂的左右两边是居民住宅,其高度都在祠堂三分之二左右,左右基本对称、其位置都在祠堂稍后一尺左右 。远远看来,祠堂就像一个龙头带领一群子孙向前迈进 。充分体现了古人尊重并继承祖先优良传统和个体发展服从整体和谐的设计思想 。前厅近墙壁处左右各有一个阁楼以储物品用,这是从实用角度设计的,为家族举办活动储物品用 。进入祠堂的道路围绕池塘从两侧面而入,避免道路直冲而入对祠堂形成直冲煞气 。叙伦堂的环境设计既重视实际功用,又重视整体和谐 。在叙伦堂东北方半里左右是叶氏家庙的敦本堂,由家庙和朝门组成 。叶氏家庙座南朝北,三间三进二天井 。长23.9米宽6.86米,前有6米有居民房,与左右两边的居民房围至朝门,居民房祠堂大门的一半高,一般来讲门前不应有居民房,古人为何要如此设计?原来叶氏家庙座南朝北,北风是冷风,北在后天八卦为坎,坎为水,水主寒,北方的先天八卦为坤,坤为老阴,为阴气过重,加之其北方空旷,为水气太重,故用居民房在门前稍挡寒风 。体现个体服务整体的团队精神 。朝门在大门的东北方,先天八卦为震,震为木,木能化水生火,故此朝门起了通关暖身的作用,后天八卦东北为艮卦,五行为土有制水之功 。从而解决了北方水气过重的不足 。此种格局,朝门起通关作用,变不利为有利,难怪此朝门是汝城有名的三条半朝门之一,足以体现古人改善环境的无穷智慧 。朝门长9.2米、宽7.6米的,朝门前面16米左右有一个攻20多米宽15米左右的水池,水能聚气,水池前面几里空旷地之外有较高的朝山,朝山在气势上有挡风护卫的作用 。祠堂鸿门梁雕有双龙戏珠、云水环绕,营造一种喜庆如意的氛围 。梁枋上悬桂着“叶氏家庙”匾额 。家庙左右两边的居民房面朝祠堂 。有朝拜祖先之意 。敦本堂的环境设计是古人改善环境的典範 。是传统环境美学套用的精典 。金山古祠堂群还包括李氏家庙的陇西堂,陇西堂座南朝北,长20.7米,宽10.33米,占地面积240平方米 。其环境美学以实用为主,以环境和谐为目的,在此不作详述,可自行实地考查 。叙伦堂、敦本堂、陇西堂的位置整体布局呈一个等边三角形,三角形有稳定作用,牵一髮而动全身,充分体现了卢、叶、李姓三个家族人同舟共济、和睦相处、共同发展的和谐关係 。在环境美学上做到了不偏不倚、整体平衡、和谐发展 。这正是传统环境美学精髓之所在 。实例二、黄氏家庙环境美学赏析黄氏家庙坐落在田庄乡洪流村,始建于清道光二十六年 。整座祠堂由院坪、朝门、门楼、四厅三天井组成 。黄氏家庙座西朝东,长37.4米宽8.3米,高6米,坐方是高山峻岭,向方门前15米左右有直径20米左右的半圆形水池,水池前百米左右有一条小江,江水自北流向南方,小江前有一小山脉从南而来到祠堂的东北方位而止 。这正是游龙戏水之风水贵格 。从环境美学的角度讲,门前有水、水有山护,此乃山水相映,山清水秀,令人心旷神怡 。门楼上部横额上榜书“黄氏家庙”四字 。其下是大门,门高2.6米、宽1.4米,左右各置一石鼓,雕刻精美,既有艺术价值又守户看门的作用 。进入大门,分四厅,每两厅间设天井採光,且每厅从前至后层层升高 。从形势上看,坐方层层上升有厚实稳重之美感 。祠堂的左右两边是居民住宅,其高度都在祠堂三分之二左右,两边对称 。院坪东向一座朝门,朝门两侧有内半圆围墙,似有抱水而入之势 。朝门前16米左右有一2亩左右的水池,水平如镜、长年不涸 。粗看此前方有江,水气过重,为何古人在前面还设计水池?祠堂位置为何离山太近?笔者起初难解其妙,于是登上山顶,只见村庄空间犹如一条圆柱形,而祠堂正在圆柱中部,如不紧靠座山,则难承受两边强大气场的压力,相当整个空间的黄金分割点 。由于前方水气较大,祠堂採取加长进深的方法,利于聚气 。这可能就是黄氏家庙进深最长的根本原因之一 。黄氏家庙根据地形空间来设计祠堂形状、座向、明堂等方法,正是传统环境美学因地制宜套用的典型示範 。也是当今环境美设计的根本原则之一 。实例三:李氏宗祠环境美学赏析李氏宗祠位于土桥镇土桥村李家,座西朝东,面阔三开间,长32.31米,宽11.27米,占地面364平方米 。由门楼、前厅、中厅、后厅、天井、厨房组成 。门楼不高,没有金山叙伦堂的门楼高大宏伟,近看似乎气势不够雄壮,但远远看来,有一种稳重厚实的美感 。古人之所以这样设计是因为李家地处土桥空间太宽阔,气流较快较大,门楼太高易被风所损,气流较快难以聚气,因此没有设计较高门楼 。体现了 “崇尚自然”、“师法自然”环境美学思想 。再者李氏宗祠是为嘉奖明代着名武将李兴所建,武者勇猛而稳重,与当时情形相符 。鸿门梁雕有双龙戏珠,大门上高悬皇帝所锡“钦赠铁券”以示皇恩浩蕩和以国为家 。宗祠正中开一大门为门正,以纳正气,两侧次间各开一小门,大小相当,有对称美感 。门上画斗神守门,以体现神灵护佑 。门前有半圆形水池,为明堂为聚气之用,用半圆形是因乾为天、天圆地方,祠堂的外形总体呈长方形,地为方,有天地合一,天地气场相融之意 。前厅、中厅、后厅之门用两个天井隔开既有採光排水之功能,又体现天气下降、地气上升的祥瑞气氛 。李氏宗祠左右两边有居民房,居民房高度相当,前栋略比后栋者稍矮一点,从前至后有栋栋叠高之势 。李氏宗祠里面还有4副条幅及一幅对联和一通石雕“圣旨”既有装饰作用,又有激励后人的作用 。综合起来,李氏宗祠在环境美学上是因地制宜,因需设计,以美观实用为主,融建筑艺术和各种雕塑艺术于一体,最终实现人文与自然的平衡发展 。综上所述,难以全面概括汝城古祠堂的环境美学精华 。汝城古祠堂三百个,每个祠堂所处的环境格局不同,环境美学设计也就不同,各有特色,无一雷同 。但大多是以“天人合一”“五行和谐相生”“五气顺布有情”、以大局为重、与自然和谐为指导,根据当时所需、当地环境格局实情,以实用美观为主,採用多种表现手法,集各种艺术于一体,做到既外形稳重又气势磅礴;既整体气场温和,又与自然和谐相处 。汝城古祠堂的环境美学理念仍可用于现代建筑,它的设计精神为未来讲究与自然谐调的建筑,“可持续发展”开闢了道路,为当今环境美学的发展提供坚实的理论基础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