饶平客家话

饶平客家话【饶平客家话】广东饶平的客家人共有二十五万人以上 , 占全县人口的百分之二十二以上 , 主要分布在饶平县北部山区的上善镇、上饶镇、饶洋镇、新丰镇、九村镇、建饶镇和中部山区的东山镇、渔村镇 。此外还有一些原客家人居住在其他乡镇 , 他们是在近一二百年从饶平北部客家聚居地外迁到这些乡镇的 , 如三饶镇的詹氏 , 他们是在清末民国初迁至县城的(注:三饶为当时的县城 , 现在县城已迁到黄冈) 。还有浮滨镇大榕铺的张氏是从上饶迁出的 , 同时还有很多客家人的支派到潮汕平原各地 , 这部分客家后裔虽然在风俗、习惯等方面保留着客家特色 , 但由于语言已被潮化 , 加之他们又生活在潮人之间 , 现在这部分客家人后裔多认为自己是潮人了 。
基本介绍中文名:饶平客家话
客家人:二十五万以上
占全县人口的:百分之二十二
位置:广东省的最东面
语言:客家话
别名:饶平土话
基本信息饶平北部靠近大埔县(纯客家话地区)、平和县(闽南方言、客家方言兼有地区)的上善、上饶、饶洋、九村、建饶等镇以及新丰镇的大部分乡村、韩江林场的食饭溪村、渔村等地均说客家方言系统的饶平客家话 , 2005年使用人口约19万 , 约占全县人口的19% 。此外 , 有少数地区以说潮汕话为主而兼说客家话 , 如新丰镇的潆东、潆西、葵坑、杨坑等村落;少数地区以说客家话为主而兼说潮汕话 , 如东山镇的双罗、水美、红峰、东明等村落 。这类“双方言”地区的人口1万多人 , 大约只占全县人口的1%左右 。饶平境内有少量畲族同胞 , 人数不到300人 , 居住在北部属客家话区的饶洋镇蓝屋村 , 他们都与当地汉人一样说饶平客家话 。饶平客家话通称上饶客话 , 因习惯上把北部说客家话的那几个乡、镇统称为上饶地区 。在台湾 , 饶平的客家人共有多少?这是一个目前无法回答的问题 , 从历史的轨迹看 , 饶北客家的地势是山区中的一个盆地 , 在过去农业时代 , 有限的耕地势必无法承受自然人口的成长 , 再加上一些历史的因素 , 形成人口自然外流现象 , 一直到了21世纪今天的工商时代 , 饶北盆地中的客家仍然就像一个母亲一样 , 扮演着一个人口输出的角色 。再众多的迁出中 , 在台湾的饶平人是迁出经过二、三百年 , 至今仍然讲和饶北盆地相同客家话 , 并形成台湾地方的次方言 , 这则是唯一的一个 。在台湾饶平籍詹姓 , 就号称至少有百万人以上 , 何况由饶北客家迁到台湾的大姓还有刘、林、许、张、邱姓等(见拙作《台湾的饶平人》) 。可以说在台湾的饶平人比现在广东饶平的人数多上好几倍 , 则绝非虚言 。从饶北客家迁到台湾的饶平人 , 虽然二、三百年来也有说着和原乡相同的饶平客家话 , 由于一些历史的因素 , 也有如迁到台湾中南部如云林彰化的饶平后裔 , 如台湾最出名的花卉产地彰化田尾张姓等 , 渐次风俗、习惯、语言已被福老化 , 加之他们又生活在福老人之间 , 现在这部分客家人后裔 , 虽然知道自己是饶平客家后裔 , 但从生活语言上则多是福老了 。我们从清朝迁到台湾的饶平人中 , 检视他们的迁出地 , 发现台湾许多现在仍讲饶平客家话的饶平后裔并不仅在现在饶平客家话的主要分布区内 , 甚至其中也包括饶平唯一的少数民族蓝姓 , 也讲饶平客家话 。相较之下 , 我们肯定他们清代迁出时 , 饶平客家话的範围远比现在饶平的客家人主要分布区广阔的多太多 。因此 , 我们必须指出 , 在时代的洪流中 , 饶平客家话无论在大陆饶平、台湾 , 显然都严重受到国语和闽南语的双重冲击 。今天 , 饶平客家话需要大大的加强保留的意识 , 已不是单单饶平人的关心而已 , 它的存在 , 已是所有人类文明者关心的重要课题 , 而身为饶平后裔则更需要牢记“宁卖祖宗田 , 不忘祖宗言 。宁卖祖宗坑 , 不忘祖宗声”的祖训 , 身体力行 。“问我祖先何处来 , 山西洪洞大槐树” 。翻开《饶平客家姓氏渊源》 , 我们可以了解到饶平客家人与其他地方的客家人一样 , 其源大多发自于黄河流域 。堂号是姓氏的名号 , 大都以其发源地为名 , 从现有饶平客家人的堂号均可说明这一点 , 在此把各姓氏堂号一一列出以为追根溯源 。为了弘扬家乡的文化 , 为了充分挖掘饶平客家语言所蕴藏的文化内涵 , 客家历史文化研究学者、深圳客家文化研究会研究员詹泉洲先生 , 历时五年 , 编着而成《饶平客家词典》 。该书熔学术性与文学性于一炉 , 既全方位地挖掘饶平客家话所蕴藏的文化内涵 , 又注意通俗易懂 , 具有较强的学术价值、史料价值、民俗价值和文学价值 。客家话解析饶平县位于广东省的最东面 , 与福建省毗邻 。饶平客家话又称为饶平(土)话 , 饶平客家话与梅州、惠阳地区客家话有一定差别 , 属于客家话漳潮片 。与饶平客家话可以无障碍沟通的方言是属于漳州客家话的诏安客家话 , 平和客家话 , 南靖客家话 , 以及大埔县南部光德 , 枫朗 , 桃源部分村庄也使用饶平客家话 。广义的饶平客家话有六十万以上人口 。这其中包括饶平境内的上善 , 上饶 , 饶洋 , 新丰 , 建饶 , 九村 , 东山部分乡村 , 渔村一带;诏安县太平镇 , 霞葛镇 , 官陂镇 , 秀篆镇 , 红星乡;平和县的九峰镇 , 大溪、芦溪、国强、崎岭镇 , 长乐乡;南靖县的梅林镇 , 书洋镇;大埔县南部部分村庄 。总人口超过六十万人 。声母方面 , 饶平客家话与梅州市客家话的差异之点是梅州话只有ts组声母 , 饶平除有ts之外 , 还有一组t∫组声母 , 后者是舌叶音 , 但其发音比较接近于t? , 只是舌尖捲起的程度不很后而已 。中古的微纽字在饶平客家话中念为v , 如:文、武、物等 。中古匣、喻三纽字及影纽的合口字 , 本都念为w , 但在饶平客家话中 , 它进一步增加了摩搽成分 , 并略带唇齿成分 , 也读成了v , 如:换、云、雨、芋、袁、往、员、汪、威等字 。中古的晓匣纽字 , 其合口韵字在饶平客家话中也多念为f , 如:熏、核、花、挥、灰、混、坏等 。中古的疑母字 , 在洪音字中念为? , 在细音字中则念为? , 前者如:我、傲等 , 后者如:愚、严、女、元、月、业等 。一些中古影、喻纽字 , 其韵母如以I元音起首 , 常因为摩搽成分的增强念为j , 进而念成? , 这就与原来的日母字读为同音 , 如约、欲等字 。中古的知组声母字有一些在本方言中仍读为舌尖音t等 , 如:征、追、镇、丑等 。这一点与闽南方言(潮汕雷漳厦泉温琼话)接近 。另外 , 一些中古的轻唇音字 , 在饶平客家话中也念为重唇音 , 如:放、枫、腹、肺等 。中古浊音声母字在本方言中全变为气轻音 , 这一点与梅州话相同 。饶平客家话保持着客家方言这一基本特点 。韵母方面 , 它有ii韵母 , 与ts组声母相拼 。有e韵母 , 但没有y及以y为主元音一类的韵母 , 如:e eu em ep et这一点与梅州话相似 。但梅州话中有一种以?为主元音的韵母 , 如?m、?n等 , 饶平客家话没有 。饶平客家话中与梅州市客家话一样??、i?韵母拼入en in , 如声字念为∫in , 登字念为ten 。饶平客家话中有一个i?u韵 , 把中古的鱼、虞韵字屡、愚、去、女、序、居等读为此音 。这一个相当突出的特点 。饶平客家话也有声化韵母 , 但比梅州话多了一个m 。此外 , 它还有数量不多的几个鼻化韵母ã、?、ã?、??。这是梅州话所没有的 , 这显然是受当地闽南方言(潮汕方言)影响的结果 。梅州话中 , 有几个以u为介音的韵母如uen、uon、uo?等 , 这在饶平客家话中并不存在 。中古三等韵的合口字 , 在后代多变为摄口呼韵母 。但由于客家话中一般不出现y- , 所以这一类韵母常念为i-介音韵母 , 如下列各字在国语中念为y- , 但是在饶平客家话中则念为i-:袁vien 员vien 圈k’ien 元zien 月?iet 曲k’iuk 略liok 屈k’iut 橘kit 饶平客家话中 , 保存中古6种辅音尾m、n、?、p、t、k 。这一点与梅州市客家话一致而与兴宁客家话不同 。声调方面 , 饶平客家话与梅州话一样 , 共有6个声调 , 调类是一样的 , 但调值却有出入:饶平的阴平为11调 , 是一个低调 , 阳平55调 , 是高调 , 这刚好与梅州话相反 。饶平的上声是一个高降调(53) , 梅州则是低降调(31) , 这些略有区别 , 去声饶平是中升调(35) , 梅州则是高降调(52) , 升与降也刚好相反 , 阴入和阳入则两个方言差不多 , 没有大的差异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