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徽省广德县辖乡 四合乡


安徽省广德县辖乡 四合乡

文章插图
四合乡(安徽省广德县辖乡)【安徽省广德县辖乡 四合乡】四合乡 , 隶属于安徽省宣城市广德县 , 地处广德县南部 , 距县城桃州镇35公里 , 是一个典型的山区乡 。全乡面积109平方公里 , 总人口是2.5万人 。
基本介绍中文名称:四合乡
行政区类别:乡
电话区号:0563
地理位置:安徽广德县四合乡
面积:109平方公里
人口:2.5万人
着名景点:太山 马鞍山 灵山大峡谷 天堂山 接龙湖 教授村等
车牌代码:皖P
简介广德县四合乡 , 地处广德县南部 , 距县城桃州镇30公里 , 是一个典型的山区乡 。区划1个社区、5个行政村:徐村社区耿村村水塘村焦村村宏霞村太平村地理位置地图位置:乡镇概况四合乡地处广德县南部 , 距县城桃州镇35公里 , 是一个典型的山区乡 。全乡总面积109平方公里 , 有6个行政村 , 2.5万人 。境内黄山余脉和天目山余脉峰峦叠嶂 , 谷幽水长 。巍巍马鞍山海拔863米 , 是我县第一高山 , 葱茏的太山则是广德最大河流——桐汭河的发源地 。四合林业资源极为丰饶 , 山场面积13万亩 , 竹类面积4万亩 , 板栗4万亩 , 年产板栗、笋乾各200万公斤 , 素有“板栗之乡”、“笋乾之乡”、安徽省民俗文化之乡等美誉 , 经果林还有青梅、松树、杉树、茶叶等 。四合乡在全县首推全域旅游概念 , 泰山省级自然保护区风景优美 , 全乡4A级大景区正积极创建申报 。四合矿产和小水电资源得天独厚 , 黄砂、石灰石、花岗岩储量位居全县前列 , 其中花岗石储量超亿吨 , 品位高、质量优 , 莹石、稀土、风景石等资源也十分丰富 。还有碧波蕩漾的接龙湖和闻名遐迩的响水滩瀑布 , 极具旅游开发价值 。旅游业旅游资源安徽省优秀旅游乡镇之一的广德县四合乡 , 除了有安徽省丝绸第一乡、安徽省产业集群专业镇等众多的名片外 , 还有灵山大峡谷、响水滩、马鞍山、接龙湖、太山名声显赫的生态名片 , “耿、焦、刘、裘”四大古村落代表着“小小四合”厚重的文化底蕴 。但是在探寻“古老四合”历史演进的过程中 , 会惊奇地发现;遥远的“唐、宋、元、明、清”封建王朝时代 , 四合还是广德重要的佛教文化的发展繁盛之地;岁月的流失、朝代的更替、战火的摧残、人为的毁损等原因 , 使我们无法复原当年寺庙香火缭绕 , 善男信女拜神求佛的盛景 , 但仍给我们遗留下了部分寺庙遗址 , 隐约间好像在述说当年的辉煌 。可以讲四合乡是广德县目前仅存寺庙遗址最多的地方之一 。名胜古蹟四合乡境内遍布众多古桥、庙宇、古宅等名胜古蹟 。广德古十景之一的“灵山胜境”风景区素有“小黄山”之称 , 周围72景点 , 大多位于四合 。宋代大文学家范仲淹留有“南有灵山 , 北有大洞(太极洞)”的讚誉 。灵山寺历史悠久 , 与杭州灵隐寺、九华山等佛寺同出一源 。始建于唐代的崇法寺遗址 , 是现存最早的寺庙 , 还有太首“五龙聚义”遗址、耿村的明朝古民居和水塘村的尼姑塔、观音崖等 。悠久的历史底蕴 , 形成了四合人崇尚和合文化、喜文好学的品德 , 从这里走出着名书法家曹寿槐等一批文化名人 。四合还成立了皖南书画研究院 。广德崇法寺广德崇法寺 , 位于安徽省广德县四合乡境内 , 属于省级文化保护单位、县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据明清两朝四部《广德州志》记载:崇法寺古剎也 , 该寺始建一说在唐贞观间(公元627年—649年) , 一说在唐天祐中(公元904年—907年) 。该寺占地面积300平方米 , 建筑面积120平方米 , 是广德境内现存最早的寺庙 , 原寺院有三座殿宇 , 排列在一条中轴线上 , 一进西侧有戏楼 , 后殿已毁 , 现存中进大佛殿和前进天王殿 , 现存崇法寺建筑经国家文物局和南京工学院专家鉴定 , 其主体为明代结构及明代中叶“减柱法”做法 。1983年6月 , 县人民政府公布其为县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四合古塔四合古塔 , 也叫“三昧禅庵” , 指位于安徽省广德县四合乡境内焦村村流石板村民组一座舍利塔 , 响水滩电站西南侧 , 即“三昧禅庵”禅师墓 , 俗称荷花坟 。原有三座 , 呈“品”字形排列 , 为四方体单层石塔 。分台基、塔身、亭式顶、塔剎等四部分 , 通高2.3米;塔身正面镌刻铭文:“清康熙十九年(1680)建” 。现存两座 , 中座仅存台基 。始建于大清康熙年间 , [1]到现在已经有280多年的历史 , 古塔依旧保存完好 。的确不容易 。经济发展2018年 , 全乡实现工农业总产值13.2亿元 , 固定资产投资3.4亿元 , 财政收入6529.4万元 , 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17916.1元 , 银行存款额突破4亿元 , 全乡综合经济实力进一步提升 。结构调整步伐加快 , 经济实现持续快速增长 。四合乡实施“工业兴乡、丝绸强乡”战略 , 积极推进新型工业化进程 , 促进了工业经济的快速发展 。农村经济进一步发展 。全年新增竹林面积1250亩 , 丰产增效733亩 , 实现产值1.34亿元 。农副产品加工企业发展到16户 , 贵山、鑫晟、灵峰等竹加工骨干企业脱颖而出 。全乡现有工业企业51家 , 其中规模以上工业企业21家 , 实现销售收入5.1亿元 。现有省级龙头企业1家 , 市级2家 , 县级11家 。丝绸业由传统产业发展成为特色产业 , 成为全县六大支柱产业之一 。2007年 , 年产白厂丝400吨 , 真丝系列坯布1100多万米 , 实现丝绸产值3.6亿元 , 利税3850万元 , 就业总人口3400人 。四合先后被省政府、市政府授予“安徽丝绸之乡”、“缫丝之乡”的称号 , 丝绸加工改扩建项目被列入省“861”工程 。在大力发展优势产业丝绸工业的同时 , 四合乡党委政府坚持“两条腿”走路 , 积极扶持又一极具发展前景的产业——石材产业 , 由于四合乡石材储量丰富 , 品位高、质量优 , 境内石材工业园已有励志、金鑫、磊华等多家大型石材加工企业 , 其生产加工的产品已广泛套用于我县开发区和新城区的建设之中 。“一村一品”经济迅速发展 , 焦村已成为全国竹鞭交易量最大的集散地 , 占全国市场的85% , 宏霞村的黄古竹基地是全县五大竹类基地之一 , 耿村已建起千亩毛竹基地 。全乡已形成丝绸、石材、农副产品加工、旅游等四大主导产业 。基础设施过去的四合乡是“晴天一身灰 , 雨天一身泥” , 不仅严重影响了民众的生产和生活 , 更制约了乡域经济的发展 。为此乡党委政府自改革开放30年来就一直高度重视农村公路建设 。环乡公路已建成 , 前伏油路延伸到浙江安吉 , 四合到杭州车程只要1小时10分钟左右 , 区位优势逐步凸现 , 全乡村村通工程已全部完成 , 全部修通6个村的水泥路 , 6个新农村示範区实现了公路的绿化、亮化 。已初步形成现代化的主体交通网 , 广大老百姓过上了小康型的出行生活 。乡党委政府不断加快农田水利基本建设步伐 , 切实提高水利工程的防洪排灌能力 , 已全面完成全乡小(二)型水库(梓沖水库)除险加固 , 小(一)型水库(接龙桥水库)除险加固正全力实施 , 汭河小流域治理全面推进 , 相继完成了潘村大坝、耿村河堤等工程建设 , 全面实施农村安全饮用水工程 , 日供水2700吨的四合自来水厂一期工程建设开工 , 年底将全面通水 , 有效解决乡四分之一人口饮水安全问题 , 推进了全乡现代农业和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步伐 。民生改善新农村建设如火如荼 , 民生工程扎实开展 , 中国革命老区项目——乡卫生院综合楼竣工使用 , 最佳化了医疗场所 , 提高了医疗水平;全面完成了医保任务 , 报销补偿资金达39万元 , 开展了弱势群体、特困人群、残疾人等送温暖及救助活动 , 实现了应保尽保;严格执行各项惠农政策 , 全年共兑现支农惠农资金达156万元 。自来水厂一期工程和耿村人饮点的开工建设 , 解决了全乡大部分百姓的吃水问题 。新农村建设如火如荼 , 焦村村成为省“百镇千村”示範点 , 耿村大坝、徐村农民新村建设加快推进 , 同时刘村集镇第三期开发项目和全乡新增的宏霞、徐村刘村、太平村杉树庙三个新农村示範点项目亮点纷呈 , 广大村民建设新农村的激情空前高涨 , 全乡新农村建设场面热火朝天 。历史上的四合是深藏在青山秀水之间的明珠 , 新四合犹如一只振翅高飞的破茧之蝶 , 迎来了灿烂美好的明天 。“天、地、人、情”四合一 , “东、南、西、北”四合一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