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贤治2010年出版图书 烙印


林贤治2010年出版图书 烙印

文章插图
烙印(林贤治2010年出版图书)【林贤治2010年出版图书 烙印】《烙印》是2010年广东省出版集团,花城出版社出版的书籍,作者是林贤治 。
基本介绍书名:烙印
作者:林贤治
ISBN:9787536059306
页数:320页
出版社:广东省出版集团,花城出版社
出版时间:2010年4月1日
装帧:平装
开本:16开
内容简介1949年以后,中国社会出现一个后来被称作“可以教育好的子女”的庞大的群体,至1980年代消失 。三十年问,由于极“左”思潮的影响,尤其在“文革”时期,这个群体中的成员唯因家庭出身关係,在政治上遭受不公正对待,甚至备受歧视,在读书、就业、迁升、调动、参军、婚姻等人生重大问题上璋碍重重,历尽坎坷 。作品目录不该忘却的往事
血痕与旧迹
我的“低种姓”生活见闻
阴影下
往事
致邵燕祥的信
晚上八九点钟的月亮
另类
狂暴的美好年代
异类
三代人
从“灰类”到“黑类”
心中的鬼
艰难时世
冷暖存亡
青春提前结束
笔记簿,二姐和老照片
泣血的岁月
父亲的原罪,我们苦难的种子
我们的阴影
逃避热情
一切美好的东西都与我们失之交臂
我迴避,我忘记
守望艰难
一个四川女人在新疆的心路历程
“出身”和“成份”对中国社会的影响
旧词典

作者简介林贤治,广东阳江人 。着有诗集《骆驼和星》、《梦想或忧伤》,散文随笔集《平民的信使》,评论集《胡风集团案:20世纪中国的政治事件和精神事件》、《守夜者札记》,《自製的海图》、《五四之魂》、《时代与文学的肖像》、《午夜的幽光》、《纸上的声音》,自选集《娜拉:出走后归来》、《旷代的忧伤》,传记《人间鲁迅》、《鲁迅的最后十年》、《漂泊者萧红》等 。主编丛书丛刊多种 。编辑推荐《烙印:"可以教育好的子女"的集体记忆》:历史不可能为沉默的人们作证 。说,还是不说?于是成了问题 。关于纳粹大屠杀的历史,我注意到,无论是纳粹的子女,还是犹太人中的倖存者,都有两种截然不同的态度:一种是努力说出事实真相,一种则始终保持沉默 。其实,这两种态度在“黑五类”子女中同样存在 。不同的民族历史当然不可一概而论,不过,那种近乎“生而有罪”的困境 。对于不同国度的青少年来说倒是颇为相似的……经过大半年时间,星散于全国各地的认识的或不认识的作者,断断续续地,总算把他们的声音汇聚到这里了 。欣慰之余,顿然生出一种焦虑——对此 。世上可有愿意倾听的人?——编者序作品相关《烙印:"可以教育好的子女"的集体记忆》特约来自全国的二十余位作者,其中有“钦犯”子女,有一般“狗崽子”,有文化人,有半文盲,他们分别忆述各不相同的身世故事,表达了对抗遗忘的集体意志,和社会变革的共同渴望 。这是迄今为止第一部关于“可以教育好的子女”的专书 。《烙印:"可以教育好的子女"的集体记忆》提供的私人生活史,是共和国历史的组成部分;除了历史学,对政治学、社会学、文化学、社会心理学,均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烙印》也为臧克家先生于1933年出版的第一部诗集,是他最具影响的作品 。这部诗集真挚朴实的表现了中国农村的破落、农民的苦难、坚韧与民族的忧患 。现收录于《百年百种优秀中国文学图书》 。作品序言六七年前,我曾问过中山大学历史系一位青年教师:什幺叫“可以教育好的子女”?他瞠乎不知所答 。从那时候起,我便起意要做一部关于这类子女的书,通过这本书,让人们记住在中华人民共和国的历史上曾经有过的这样一个庞大的族群,并藉此被遗忘的族群,了解一个已然逝去或正在逝去的时代 。从1949年起,经历过多次政治运动,积累了一批又一批阶级敌人和阶级异己分子 。这些人各有名目,后来不知是哪一位天才发明了“黑五类”一词,简明易记,又富含阶级感情色彩,于是,人们也就乐于使用 。至1979年,宣告“阶级”不复存在,这时,“黑五类”已经繁衍了好几代人了 。我未曾见过有关全国黑五类子女的统计数字,但推算起来是庞大惊人的 。然而,作为一个耦合群体,他们并没有任何组织上的联繫,三十年间一直处在一种自我封闭、互相隔离的状态,只今看来,其实是一个“记忆共同体”而已 。惟有记忆存在,共同体才有可能存在,虽然是虚幻的存在;但当记忆丧失,整个群体就将长此消亡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