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洋浮游生物


海洋浮游生物

文章插图
海洋浮游生物【海洋浮游生物】海洋浮游生物 marine plankton 悬浮在水层中常随水流移动的海洋生物 。这类生物缺乏发达的运动器官,没有或仅有微弱的游动能力;绝大多数个体很小,须在显微镜下才能看清其构造,只有个别种的个体甚大,如北极霞水母(Cyanea arctica)最大直径可达 2米;种类繁多,隶属于植物界和动物界大多数门类;数量很大,分布较广,几乎世界各海域都有 。1887年,德国浮游生物学家V.亨森首先採用"Plankton”一词专指浮游生物 。该词来自希腊文, 意为漂泊流浪 。
基本介绍中文名:海洋浮游生物
外文名:marine plankton
类别:海洋生物
藉助仪器:显微镜
研究简史对海洋浮游生物的研究,自1828年英国J.V.汤普森和1845年德国J.米勒算起,迄今已有100多年历史 。第一阶段偏重于採集观察、形态分类,其中1889年德国北大西洋浮游生物调查队及其编写的《浮游生物调查成果》,为海洋浮游生物的研究奠定了基础;义大利那不勒斯(那波利)海洋生物研究所的《那波利湾动植物志》和摩纳哥海洋研究所的《摩纳哥王子科学调查成果》,对海洋浮游生物的分类和形态研究作出了重大贡献 。20世纪20年代以后为第二阶段,海洋浮游生物自然生态的研究成为主要内容,着重研究它们的时、空分布及其与海洋环境的关係,各种环境因子对各类海洋浮游生物生长、发育及繁殖的影响等,代表性着作有《飞马哲水蚤的生物学》等 。60年代以来为第三阶段,海洋浮游生物自然生态的研究密切结合实验生态进行,并发展到现场大容器控制生态系统的实验研究 。种类组成浮游生物包括浮游植物(Phytoplankton)和浮游动物(Zooplankton)两大类 。
海洋浮游生物

文章插图
浮游植物种类较为简单,大多是单细胞植物,其中硅藻最多,还有甲藻、绿藻、蓝藻、金藻等 。浮游动物种类繁多,结构複杂,包括无脊椎动物的大部分门类,如原生动物、腔肠动物(各类水母)、轮虫动物、甲壳动物、腹足类软体动物(翼足类和异足类)、毛颚动物、低等脊索动物(浮游有尾类和海樽类),以及各类动物的浮性卵和浮游幼体等 。其中以甲壳动物,尤其是桡足类最为重要 。还有一类浮游单细胞生物兼有植物和动物的基本特徵(具能动的鞭毛,兼备自养和异养的能力),植物学家把它列为甲藻门鞭毛藻类,动物学家把它归入原生动物鞭毛虫纲 。
海洋浮游生物

文章插图
浮游生物分类根据体形的大小根据体形的大小,浮游生物可分为6类 。类别形体大小代表超微型浮游生物(Ultraplankton)<5μm微球藻、海水小球藻和很微小的金藻等微型浮游生物(Nannoplankton)5~50μm微型鞭毛藻、颗石藻和微型硅藻等小型浮游生物(Microplankton)50μm~1mm硅藻、原生动物、轮虫、小型甲壳动物和小型浮游幼虫等中型浮游生物(Mesoplankton)1~5mm中型水母、挠足类及其他中型甲壳动物和浮游幼虫等大型浮游生物(Mscroplankton)>5mm大型水母、大型浮游甲壳动物、毛颚动物、浮游被囊动物和仔鱼等巨型浮游生物(Megaplankton)>1cm(最大的可超过1m)巨型水母(如僧帽水母和霞水母)、海蜇等按照浮游时间的长短按照浮游时间的长短,浮游生物可分3类:永久性浮游生物(Holoplankton),终生在水中浮游,大多数浮游生物属于此类;阶段性浮游生物(Meroplankton),其幼体营浮游生活,成体则营底栖生活或游泳生活;暂时性浮游生物(Tychoplankton),指一类非浮游生物仅因环境变化、生殖等原因,有时营短期的浮游生活,如一些底栖的介形类、糠虾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