斟一杯玉壶台,品味中国白酒里的七种文化 中国白酒文化五个历史之最

在中华文化的漫漫历史长河中,白酒是极其重要的一个文化符号 。不只因为它承载着民族图腾情洁,更得益于它对华夏自古生活方式的演绎,和对炎黄子孙精神理想的寄托 。
一杯白酒所蕴含的文化,是养育炎黄子孙的粮食精粹,是升腾万里的古今情怀 。
现在,不妨倒一杯玉壶台,细品中国白酒里的7种文化 。
01历史悠久的农耕文化
酱香型白酒,是白酒中最能代表不凡价值的香型,茅台、玉壶台、国台、钓鱼台等皆可称为酒中贵胄 。
酱香酒酿造的故事从生长在贵州仁怀的红缨子糯高粱和中原地区的冬小麦开始,它伴随着这片土地从蛮荒到文明,绵延至今 。
《本草纲目》曾书:蜀黍北地种之,以备粮缺,余及牛马,盖栽培已有四千九百年 。
蜀黍其实就是高粱的古称,从非洲起源,在中国的土地上升华,如今已在中国农耕史册上熠熠生辉5000多年 。
虽然高粱口感偏涩,质感粗糙,但产量高、好存放,始终是北方农民饲养家禽的主要饲料之一 。
小麦则与中华儿女在这片土地上一同开疆拓土,商周时期开始在黄河中下游地区大面积种植,到了盛唐时期,小麦在江南华南等地成为了餐桌上的贵宾 。
如今,酱酒圣地贵州以深邃的内涵与博大的胸怀接纳了高粱与小麦的繁育,而高粱与小麦,更以美酒这种巧妙的方式回馈了这片美丽的深山 。
02历久弥新的储存文化
都说酒是陈的香,这种特质在酱香型白酒中得到充分展现 。生产周期长达一年的酱香型白酒,仍不能马上灌装上市,而是需要在专业的储存环境中陈放三年以上,借助时间的积淀,挥发有害成分,形成生香物质,进而进行勾调 。
陈藏酱香型白酒必须采用陶坛,因为陶坛具备良好的透气性,使空气中的氧气得以进入坛内,与酒形成微氧循环,加速酒的酯化、氧化和还原反应速度,有效排除醛类和硫化物等物质,减少辛辣味道,增添酒的芳香 。在陶坛中进行的陈酿过程有助于有效挥发总甲醇等有害物质,使酒体变得醇和 。
空气与酒在陶坛中相互融合,创造出陈年老酒的独特香气 。经过三年以上的陈藏,酱香型白酒才能进入勾调阶段 。在酱酒的勾调过程中,
必须坚持“酒勾酒”的原则,使用存放时间更久的老酒进行勾调,绝不添加其他任何附加物质 。
时间赋予了人们创造奇迹的机会,也赋予了白酒无尽的魅力 。
03匠心传承的酿造文化
端午制曲、重阳下沙,四时合序,酱香始出 。制曲选用中原冬小麦作为原料,“下沙”则要用仁怀当地的红缨子糯高粱 。
以玉壶台为例,以优质高粱和小麦为原料,经过纯粮发酵和自然酿造而成 。红缨子高粱作为玉壶台的原料,虽然产量低、价格高,但对于酱香型白酒的多次蒸煮和翻烤工艺非常有利 。自然界的馈赠不仅仅是提供优质农作物,茅台镇地区良好的生态环境和适宜的气候也是酱酒酿造的不可或缺的先决条件 。
酱香型白酒的最重要酿造法则可以总结为“12987” 。即一年一个生产周期、两次投料、九次蒸煮、八次发酵、七次蒸馏 。正是这一系列严格的工艺步骤,确保了酱香白酒独特的风味 。
04不可复制的地域文化
地域在影响白酒品质的众多因素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以玉壶台酒为例,其产地位于茅台镇7.5公里核心产区,是中国酱酒最神圣的核心区域 。其炎热潮湿的小气候环境适宜于酿酒,并且形成了独特的微生物菌群 。独特的地理地貌、优良的水质、特殊的土壤及亚热带气候是茅台酒酿造的天然温床,一个天然的大酒甑,是大自然赐予人类的杰作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