徒步崇头古道赏秋 中国之最石潭大桥

萧萧的秋风送来片片落叶,蔚蓝的天空撒下温柔的阳光,把久旱的大地染上了一层浓浓的秋色 。10月15日周六早上七点半,“健康快乐群”每周六一次活动在大华路12号拉开了序幕,本次活动:徒步崇头古道赏秋 。
昌源河床上的青葙草
崇头组位于黄山市歙县霞坑镇石潭村,与歙县昌溪乡昌溪村相邻,是一个由昌溪八奉祠堂迁出的一支,据说是八奉中的大哥 。
崇头古街道
中巴车在互动中一一掠过北岸、定潭来到昌溪村上村坦的地方 。这是一块昌溪少有的平地,几百亩的田地如不是于坟墓共存,早就成为昌溪的新村 。看着宽阔的昌源河床上,芒草(甘草)、青葙(狗尾巴草)相继登场,那一簇簇的青葙花犹如狗的尾巴一样高高翘起,一串一串地随风摇曳,那一排排的芒草举着伞一样的花,昂首天空,一片淡黄 。原本宽阔的河床只留下浅浅的水滩,不过膝的水几步就到对岸 。我们溯水沿河边一条一米多宽的泥路前行,河前面坝下产生的大面积的深潭,刷新了久旱的视觉,路边的树和水相互辉映,给这秋色增添了无比的生机 。
树水辉映
不远的山凹处黄毛岭脚,一个残亭坚守在古道两边,虽然杂草丛生,一米多宽的石板依然清晰可见,看着厚重的亭基、厚重的石墙道出了崇头村对昌溪故乡的情怀,整条的石板精致的修建诉说着崇头村对昌溪不变的初心 。崇头村自昌溪迁出后,虽然到石潭村只有三里多路,到昌溪有七里多,但他们购销物品依然选择了昌溪,这是回家的感觉岂能用路途的长短代替?黄毛岭并不高,翻越黄毛岭就到了崇头村 。古道虽然多年不走,杂草枯树挡道还好可以通行,在进入崇头地界茶园时,古道散发出昔日的风采,干净整洁靓丽 。不久我们来到了古道的垭口,古时的路亭已找不到影子,七十年代砖墙水泥顶的跨古道的路亭还在 。在一路缓坡下,古道沉积了许多枯叶,时不时地落叶给这萧然的秋天献上了几份哀愁 。
茶园中的古道
黄毛岭垭口路亭
“健康快乐群”本次活动合影
杂草丛中古道
黄毛岭脚路亭遗址
来到崇头组村口古道被现代的石板所代替,走在上面我们走不出任何古道的感觉 。崇头村依昌源河而建,坐落下汰尖下,村民大部分外移,成了新村落 。我们穿过新村落步入古村落,吴氏宗祠依然昂首挺立,这里的吴氏宗祠只是针对崇头村而言罢了,哪敢叫板昌溪宗祠?那时每年他们还要到昌溪进香呢 。石磅石墙古屋门檐飞檐翘首,砖雕龙身凤尾,屋内画梁雕栋,只可惜大部分已倒塌,小部分也逐步倒塌 。
吴氏宗祠
古建石磅和石墙
古建门檐
我们跨过崇头大桥沿古道徒步长川组,结果迷路走了野路,野路的艰辛不言而喻,还好路不长就到了长川组 。举目下汰组,公鸡冢和求雨台(现在叫观景台),仰望高高的上汰尖挥手告别 。我们沿公路而下,直到石潭大桥,上车到石潭吴朱康摄影之家用餐 。丰盛的土菜,高超的厨艺加上柴火灶焖的饭,给我们重温了一下孩提时期的感觉 。饭后回家,至此“健康快乐群”每周六一次活动已圆满结束 。
【徒步崇头古道赏秋 中国之最石潭大桥】长川组
野路
什么样的格局打造什么样的人生,我们追求着健康,拥抱着快乐!我是飞哥,下周六再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