众声喧哗与历史叙事:大英博物馆“潜光藏耀的世纪”观展记 历史博物馆隐藏的世界之最

2023年5月开幕于伦敦的大英博物馆特展“潜光藏耀的世纪”(China's Hidden Century,另有中文译名“晚清百态”)由两位女性汉学家霍吉淑(Jessica Harrison-Hall)和蓝诗玲(Julia Lovell)策展(图1) 。展览聚焦1796年至1912年之间的十九世纪,上承康乾盛世,下接辛亥革命 。“潜光藏耀”是展览的关键词,整体布展皆围绕此展开 。
图1 大英博物馆大厅的特展海报
展览始于入口处若干黑漆漆的人物剪影,他们样貌难辨,似乎暗合“潜光藏耀”的主题 。进入展厅,一时间众声喧哗,隐藏者发出声音,开始自我讲述 。十九世纪之所以被策展人称为“潜光藏耀的世纪”,原因在于在主流叙述中,人们对晚清百年的感知主要是负面的 。简言之,这一时期大清国力由盛转衰,社会停滞不前,内忧外患,民不聊生,在列强的侵略下,被迫签订了一系列丧权辱国的不平等条约,开启了一段屈辱的近代史 。在“西方冲击—中国回应”的解释模式下,清朝失败地应对了外界的挑战 。然而,策展人藉由展览意图表达,生活在十九世纪的中国人,极具韧性与创造力,他们被以往的叙述所遮蔽,这一段历史是隐藏的 。展厅里回荡的,正是他们的声音 。
第一组展品是编于乾隆末年的《御制五体清文鉴》(满文转写 han i araha sunja hacin i hergen kamciha manju gisun i buleku bithe ??? ? ????? ????? ????? ? ?????? ??????? ????? ????? ? ?????? ?????),意为“皇帝所写包含五种文字的满语词典”,是一部满、藏、蒙、维、汉合璧的词典 。词典被翻开至食品页面,展示“葡萄色焦饼”、“枸奶子糖缠”等点心的五语书写体,同时展厅中以汉语、满语、藏语、蒙语和察合台语轮流朗读小吃名称“沙琪玛”(sachima ??????) 。“沙琪玛”源自满洲,直至今日仍广受欢迎 。配合入口处绘制于1800年前后的《大清万年一统地理全图》(图2),观者以此得知大清是一个多民族多语言的庞大帝国 。语言的多样性也预示着大清统治者与臣民身份的多样性 。
图2 大清万年一统地理全图 大英图书馆藏
展厅里的讲述者操持北京话、满语、吴语与粤语,其身份包含清宫后妃、慈禧太后、广东商人等 。作为展览项目的一部分,策展人还编著了一本百位晚清人物的合成传记,涵盖各行各业,追溯他们非凡的生命历程(图3) 。
图3 Creators of Modern China 100 Lives from Empire to Republic1796-1912,Jessica Harrison-Hall and Julia Lovell ed., Thames & Hudson,2023
或许因为两位策展人都是女性,展览尤其关注性别身份,以及晚清男性及女性的自我建构 。在晚清,精英男性身份通常由他们携带或配饰的鼻烟壶与扳指得到彰显(图4) 。展出的鼻烟壶看似为精美的工艺品,实则与男性气概紧密相联 。鼻烟是一种昂贵的消费制品,普通消费者消费不起,因此一起吸烟就成为精英男性的社交方式 。扳指同样服务于男性身份的建构,其原为射箭时,戴在拇指上便于拉弓和扣弦的工具,是清代皇室重视骑射,展现尚武传统的物件 。至十九世纪,扳指实用性下降,汉人也开始佩戴赏玩,以此展现自己的男性气概 。
图4 扳指和鼻烟壶
【众声喧哗与历史叙事:大英博物馆“潜光藏耀的世纪”观展记 历史博物馆隐藏的世界之最】展览中的晚清女性不再作为妻子、母亲、姐妹或是女儿出现在历史记录与陈述中,而是自己发出声音,定义自己的身份与生活状态 。清宫后妃画像(图5)被伴以想象性的自述:“新妆宜面下朱楼,深锁春光一院愁 。”如果说从她的言语中仍然可以读出传统闺怨诗的影子,符合观者对于后妃的刻板印象的话,那么下一位发声的女人——慈禧太后——则与传统相背离 。她手握实权,在男性主导的晚清社会饱受争议 。展厅中循环播放慈禧太后的一段话:“我常想我是有史以来最聪明的女人……虽然我听说过很多关于维多利亚女王的事迹……但我认为她的生活不及我的一半那么波澜壮阔……”性别矛盾最后由革命者秋瑾的一首诗推向高潮:“苦将侬,强派作娥眉,殊未屑!身不得,男儿列,心却比,男儿烈 。”秋瑾在诗中表达出流动的性别意识,身为女子,却自比男儿,配合她的女侠与男装摄影,更显离经叛道 。清宫后妃、慈禧太后与秋瑾的自我意识截然不同,但她们都被赋予主体性,拥有自己独立的声音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