群众|酷暑下最美的身影 他们为群众筑起一道免疫屏障

7月4日下午2点,气温高至33℃,在成都市新津区普兴新冠疫苗临时接种点,一群医护人员正忙着询问、登记、注射,汗水浸透了衣服也无暇顾及,熟练细致的操作让每一位前来接种的居民感到踏实放心。近来,这样的场景,对于新津区花源街道中心卫生院的医护人员来讲已是家常便饭。“这种高温天气,我们站着不动,汗水都往外冒,何况她们还穿着白大褂和隔离衣,真是太不容易了!”刚接种完第二针疫苗的张大爷感慨道。据花源街道中心卫生院院长杜跃虹介绍,从5月初到7月12日,新津区花源街道中心卫生院外出接种46天,有538人次参与,共接种112912人次。

群众|酷暑下最美的身影 他们为群众筑起一道免疫屏障
文章插图

“搬家”成为医护人员新技能
在2个多月的接种工作中,最让花源街道中心卫生院接种调度小组长龚红印象深刻的一件事就是“搬家”,“我们的医务人员最近解锁了一项新技能就是‘搬家’,确切地说是深夜搬家。”

群众|酷暑下最美的身影 他们为群众筑起一道免疫屏障
文章插图

龚红说,由于花源街道中心卫生院属于流动接种队伍,负责花源街道、花桥街道、普兴街道、永商街道4个临时接种点的流动接种工作。每当一个点完成接种以后,为保证药品、物资的完整性、安全性以及确保第二天接种工作的及时开展,当天就要“搬家”,电脑、冰箱、耗材等都要在当晚搬到指定位置并及时安装。“由于经常接种到晚上并且结束时间不确定,所以‘搬家’只能由医护人员亲自上阵,只有搬到下一个点位,我们的工作人员才能回家休息,所以这段时间,部分同志往往要12点以后才能回家。”龚红告诉采访人员。
90后接种护士吃饭时双手在抖
6月19日上午,90后护士小武和小陈,吃完早饭来到花桥接种点现场为群众接种。从早上8点到晚上10点30半,她俩的接种台当日接种1070人次。院长杜跃虹告诉采访人员,通常来讲,每接种1人平均挥臂十余次,当日小武和小陈接种了1070人次,可以算出她俩当天的挥臂次数应该超过1万次。我们的新冠疫苗接种人员平均每天都要接种400-600人次,更有部分接种人员要在医院值夜班到第二天早上,交完班直接到达新冠疫苗接种点继续工作。第二天,当看到小武用颤抖的双手吃饭,大家问她感受如何时,小武爽朗地回答:“我很开心,再一次创下记录了。”这2个多月来,加班是常态,接种人员最长的已有一个来月没有休息过。

群众|酷暑下最美的身影 他们为群众筑起一道免疫屏障
文章插图

“接种过程中,也会遇到一些居民不理解的情况,有的不愿意排队等待,有的不愿意留观30分钟,但是我们的医护人员都会耐心地劝导,确保老百姓能安心地完成接种。”杜跃虹说。

群众|酷暑下最美的身影 他们为群众筑起一道免疫屏障
文章插图

作为社区居民的健康守门人,新津区花源街道中心卫生院的医务人员利用自己的休息时间,冒着酷暑,用汗水为当地群众筑起了一道免疫屏障,他们把自己最美的身影留在群众心中。
华西社区报采访人员 杨铠 医院供图
【 群众|酷暑下最美的身影 他们为群众筑起一道免疫屏障】【如果您有新闻线索,欢迎向我们报料,一经采纳有费用酬谢。报料微信关注:ihxdsb,报料QQ:33864057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