沟鼠


沟鼠

文章插图
沟鼠【沟鼠】沟鼠(Rattus norvegicus),或称褐鼠、大鼠、挪威鼠、大家鼠、白尾吊、粪鼠,是有名及常见的老鼠之一,也是之中最大的物种 。人们都不知道为什幺把它们命名为挪威鼠,因为它们并不是来自挪威,1769年的书《Outlines of the Natural History of Great Britain》作者约翰·贝克恩霍特(John Berkenhout)被认为可能是这误称的来源 。贝克恩霍特给此物种的学名为Rattus norvegicus,因为他相信此物种是在1728年,经由挪威船只迁移到英国,不过事实上此物种是来自丹麦 。
基本介绍中文学名:沟鼠
别称:褐鼠、大鼠、挪威鼠、大家鼠、白尾吊、粪鼠
界:动物界
门:脊髓动物门
亚门:脊索动物亚门
纲:哺乳纲
亚纲:真兽亚纲
英文名:Rattus norvegicus
沟鼠简介沟鼠最早源自中国北方,且目前已经散布到南极以外所有大陆上,在欧洲成为优势鼠类物种,于北美洲有也不少数量 。生活于人类居住地,尤其是都会区 。沟鼠也被选出用来作为实验用鼠类,是重要的模式生物,此外也是一种宠物 。亚种分布褐家鼠东北亚种(学名:Rattus norvegicus caraco),Pallas于1779年命名 。在中国大陆,分布于黑龙江、内蒙、吉林等地 。该物种的模式产地在东西伯利亚 。褐家鼠华北亚种(学名:Rattus norvegicus humiliatus),Milne-Edwards于1868年命名 。在中国大陆,分布于辽宁、江苏(北部)、河北、山东等地 。该物种的模式产地在北京附近 。褐家鼠指名亚种(学名:Rattus norvegicus norvegicus),Berkenhout于1769年命名 。在中国大陆,分布于海南、广东、福建南部)等地 。该物种的模式产地在英国 。褐家鼠甘肃亚种(学名:Rattus norvegicus socer),Miller于1914年命名 。在中国大陆,分布于江西、广西、陕西、青海、安徽、内蒙古、甘肃、湖北、江苏(南部)、宁夏、贵州、山西、浙江、湖南、四川、福建等地 。该物种的模式产地在甘肃临潭 。形态特徵沟鼠的皮毛粗糙,一般呈棕色或深灰色,而身体下半部分则呈现较浅的棕色或灰色 。其身长可达25厘米,而其尾巴自己就已长达25厘米(相等于其身长) 。雄成体平均重350克,而雌成体则为250克,但一只沟鼠其实最多可重达500克 。甚少有过一公斤者,在故事中所述大得像猫的沟鼠或麝鼠纯属夸大 。沟鼠听觉敏锐,对超音波极为敏感,其嗅觉亦极为发达 。其平均心率约为每分钟300至400次,每分钟的呼吸次数约为100次 。其视觉极差,不能分辨颜色,且接收不到长波的光线 。
沟鼠

文章插图
沟鼠食物沟鼠是杂食性动物,它饥不择食,差不多所有可吃的均为其食物,但还是以穀类为主 。动物行为社团(Animal Behavior Society)的创办人马丁·雪恩(Martin Schein)曾于1964年对沟鼠的进食习性作了相关的研究,并最后撰了《对沟鼠进食习性的初步分析──以垃圾为食》("A Preliminary Analysis of Garbage as Food for the Norway Rat")一文作研究总结,表示沟鼠最爱吃的食物是(已循其先后次序排列)炒蛋、通心粉、乾酪和烹熟了的穀粒仁 。它们最不喜欢的食物是生甜菜、桃子和生芹菜 。它们通常都是在夜间才活跃起来的,且都是游泳好手,不论是在水面或水底游泳都极为擅长,但不善攀爬 。它们擅于挖洞,常会挖出大规模而複杂的地洞系统作藏身之所 。一个在2007年作的研究指出,沟鼠拥有后设认知 。在这次研究之前,人们一直认为只有人类及部分灵长类动物才拥有此一认知能力 。生活习性沟鼠(Rattus narvegicus)通称大家鼠、大灰鼠,亦名挪威鼠 。多穴居于厨房、阴沟、环境卫生极差的住房周围与穀物草堆,是依赖人类而生活的齧齿动物 。适应力很强,亦能穴居野外,分布很广,足迹几乎遍及世界 。沟鼠毛呈棕灰色、棕褐色或棕黄色,腹部灰白 。繁殖若条件许可的话,沟鼠全年任何时间均可进行繁殖的行为,而一只雌沟鼠每年最多可生产5次 。妊娠期只长约1至2个月,而每次生产的小沟鼠数量最多可达14只,但一般只有7只 。其最高寿限是3岁,但一般沟鼠的寿命仅有1岁 。沟鼠居住在人类所居住的地方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