各种透明无色蒸馏酒的总称 烧酒( 二 )


各种透明无色蒸馏酒的总称 烧酒

文章插图
烧酒铜器製造业是金代仅次于冶铁业的手工业,主要以製作青铜为主 。初期,儘管铜的套用範围十分广泛,但金境内铜矿还是很贫乏的 。正隆二年(1157年),海陵王于冬十月"初禁铜越外界,悬罪赏格 。括民间铜器,陕西、南京者输京兆,他路悉输中都"(《金史·食货三》),大兴括铜之法 。世宗即位后,更加积极筹措铜源,分别铸出大量的"正隆通宝"和"大定通宝" 。大定27年(1187年),代州、曲阳两监岁铸钱已达14万余贯 。28年,上谓宰臣奏曰:"今者外路见钱其数甚多,闻有六千余万贯,皆在僻处积贮,既不流散,公私无益,与无等尔"(《金史》卷四十八食货志) 。由此判断,钱币铸造数量已足够当时社会流通,且后来章宗推行交钞"与钱同行",可见到后来积累和採掘的大量的铜,只为铸钱已绰绰有余 。有意无意中,铸钱的匠人们已有将余铜用作他途的"非份之想" 。前身我们再来看烧酒锅的前身 。在宋金时期,人们已使用蒸馏器蒸取花露水 。南宋张世南《游宦纪闻》卷五描述了当时民间用蒸馏器蒸取花露水的情况:"锡为小甑,实花一重,香骨一重,常使花多于香 。窍甑之旁,以泄汗液 。以器贮之 。毕则彻甑去花,以液渍香 。"这种蒸馏花露水的甑与发现的金代烧酒锅外形极为相似,原理相同,应该就是金代烧酒锅的前身 。在日复一日的花露水蒸馏使用过程中,时人不难积累出关于液体蒸发冷凝的知识,并从中得到启发:如果用铜铸造蒸馏器,温度会不会比锡质的还要高?如果将製造出来的"锅"用于蒸酒,芳香会不会比花露水还要浓?正是这些"当然之想"与"非份之想"的巧妙结合,于是匠人们设计、铸造出了青铜烧酒锅 。当必要的造酒原料具备,当青铜蒸馏器独运的匠心与广纳汉人文明的女真人智慧相撞,当蒸馏花露水的技术与蒸馏酒的灵感擦出火花,就会放射出灿烂的光芒,发生具有划时代意义的事--金人造出了中国最早的烧酒,金人从"以糜酿酒"时代跨进了白酒时代 。这件事应该发生在金北京中路的一个部落,也就是今天烧酒锅的出土地 。这里的女真人依山而居,联木为栅,山半腰一眼清泉,泉水甘洌,经年不衰,深情地哺育着这里的子民 。充足的日照,肥沃的土壤,200多天的无霜期,生长的高粱和穀物穗大粒饱,富含澱粉而微酸 。得天独厚的山泉水,质地上乘的造酒原料,弥足珍贵的烧酒锅……难怪金人要选择在这里繁衍生息,难怪中国白酒要最先在这里飘香 。辛辣、浓烈、醇香的烧酒很快就得到了女真人的推宠和喜爱 。酒的清香,酒的易燃,酒对人类神经的麻醉,更加给烧酒披上了神秘和神圣的外衣,甚至女真人认为它是一种人神可以共享的饮品 。北国冬季的寒冷早已让这里的居民饱尝风霜之苦,且辽金时代中国大陆气候正处于近五千年气候变迁中的第三寒冷期,烧酒一经问世,即刻风行全国,香飘万里 。《会编·政室上帙卷三》记载:当时的人"饮酒无算,只用一木勺子,自上而下循环酌之" 。每逢节庆、祭祀、聘娶、围猎、宴饮宾客,必以酒助兴 。女真人追求"酒味皆珍美,怀面满春风"的感觉,甚至"嗜酒好客,酒行无算,必醉或逃才已",此种古风至今尚在这个地方留存 。金的诗人元好问在《中州集》中也写道:"青芜平野四围山,山郭依依柴翠间,林远路长人去少,一竿斜日酒旗闲",好一幅和平、安逸、田园的画面! 造酒地方那幺能不能说青龙是最先造出白酒的地方呢?我们从出土的烧酒锅寻找答案 。首先我们从时间上分析,已经在中国出土的烧酒器具中没有一件比青龙的还早,这一点毋庸置疑,可以说,这口锅是中国第一"烧酒"锅 。有人会这样问,上海博物馆不也珍藏一件东汉的蒸馏器吗?时间不比金代更久远?是的,该馆是有这样一件藏品 。但是几乎没有任何一位学者认为它是一件造酒器,普遍认为它是一件蒸馏器 。这里需要做一下说明:白酒的烧制必须经过蒸馏器蒸馏这道工序,但是经过蒸馏器蒸馏的却不一定是白酒(比如用蒸馏器蒸馏花露水) 。更主要的是,现有文字中没有任何关于东汉蒸馏器用作造酒的记载 。我们基本可以这样认为,在青龙出土的这口烧酒锅,是中国目前出土文物中最早的烧酒锅,在没有另一口比它年岁更大的锅出土前,它无疑是该行业的龙头老大 。一个浅显的道理:最先有电视机的地方最先看上了电视节目,最先製造出飞船的国家最先登上了月球,同理,最先造出烧酒锅的地方也最先喝到了白酒 。其次我们从空间上分析 。林荣贵先生的所着的《金代蒸馏器考略》(《考古》,1980年第5期)一文中详细写道:"挖土时在见到第三层灰土后露出窖口,窖口以下半米处见到蒸馏器……此外,挖土时从同一文化层灰土中出土的六鋬耳铁锅、曲把铁锄和小铜佛像各一件,以及铜钱一百多斤",专家们考证,这里是一处辽金代的文化层 。在该锅出土的西北500米左右,一户农民在挖掘菜窖时挖出一件黑色陶罐,此罐的形状与描述当时的储酒器十分相似,相当于现代的酒瓶子 。在瓮西的山脚下,也有金人活动的遗蹟(出土了一口普通铜锅),而北部不远的山腰就是那眼水泉 。从酒锅、酒罐、铜锅、泉水大三角形分布的空间位置上分析、判断,此处方圆几里内皆为造酒之所,且酒坊成片,产量可观(酒罐能容二百余斤酒) 。当烧酒的产量形成规模后,必然形成酒的市场 。烧酒锅周围出土的五十多公斤铜钱,在酒罐里发现的十数枚铜钱,及当时出土的比丘佛,都见证着这里当时酒交易的繁荣,人民生活的富庶,而且此处酒市的繁荣也辐射了周边,离此不远的乾沟,一直都是一个大榷场,很有可能就是当时造酒原料和成品酒交易的集散地 。南路烧酒烧酒,即用高粱、大麦等穀物经蒸馏酿 制的白酒,"其清如水,味极浓烈,盖酒露 也" 。因其酿造原料的不同,可分为高粱 烧、麦烧、玫瑰烧、茵陈烧等 。医治关节 炎、颇具疗效的虎骨烧,"盖取烧酒用虎骨 煎之,为正阳门外乐家药铺(即同仁堂)专 门之物" 。烧酒以乾烧为最,其含酒精度数 高 。在瓷杯内倾入少许,引火点燃,可燃烧乾净,故又名乾酒,白乾酒 。通常,烧酒多按其产地命名,如长乐烧、衡水老白乾、南路烧酒等等 。清代时,北方所产的烧酒以南路烧酒最为着名 。南路烧酒的主要产地在北京大兴县黄村、礼贤、采育三镇 。其名称源于清北京顺天府南路同知 。清康熙二十七年(1688 年),在北京近郊分设东、西、南、北四路 同知,分管顺天府二十四州县 。南路厅驻大 兴县黄村镇,设巡检司,俗称"南路飞虎 厅",管辖霸州和固安、永清、东安、文 安、大城、保定六县 。当时,黄村镇内的几家烧锅酿製的烧酒,其味辛而甘,醇香浓 郁,尤以位于海子角的裕兴烧锅(今大兴制 酒厂)所酿烧酒为佳,运销京师,获利甚 丰,声名大振,遂得名为"南路烧酒" 。"南路烧酒"是大兴县重要物产之一 。据统计,1932年大兴县黄村、礼贤、采育尚 有6个制酒作坊 。民国末期,大兴县造酒业奄奄一息,"南路烧酒"已名存实亡 。1949 年,河北省任丘县"溢泉涌"酒厂迁至黄村 镇,在裕兴烧锅旧址建起了黄村酒厂 。1958 年正式改名为国营北京大兴酒厂 。种族特色少数民族地区烧酒始于何时,未见确切的记载 。最迟在明代中后期,偏僻山区的少数民族也已经熟练地掌握蒸馏酒的技术了 。至明末清初,少数民族的烧酒酿製技术已达到了很高的水平,与中原地区的酿製的水準不相上下,滇中地区元谋盆地一带:“所称谷者,皆稻也 。诸谷犹常产,而唯高粱为最 。高粱有二种,其黏者为酒露,可敌汾酒,名甲滇南 。”同一时期,昆明的南田酒、武定的花桐酒 。大理的鹤庆酒,“其味较之汾酒尤醇厚 。”清代以来,烧酒酿製技术在各少数民族中迅速普及 。至今,不能掌握烧酒酿製工艺的民族仅有少数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