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旮旯|母女俩从城里来到山旮旯,就为一件事……( 二 )
郑芙蓉几次上门走访、做工作,不仅帮助谭某走上了村里的公益性岗位,还到集镇帮他买药、雕刻私章,终于感化了他。
邓某多年前患上尿毒症,每周都要去恩施做两次透析,家庭条件困难,住房被鉴定为危房,存在安全隐患。
郑芙蓉帮助邓某申请危改资金,帮他申请调高低保标准,还通过州慈善机构为其解决了部分资金。危房改造的手续办下来了,邓某却拿不出启动资金,郑芙蓉又自掏腰包为其先行垫付5000元。房子改造后,居住环境改善了,邓某脸上的笑容也多了起来。
邓某的妻子肝脏出了问题,经检查,医生要她去武汉做手术,需要一大笔资金,家里根本拿不出来,几度落泪。郑芙蓉立马联系广东的医生同学,经反复沟通咨询,建议不做手术,采取药物调理,现在恢复得很好。
州优抚医院驻村帮扶景家坪村以来,每年至少到村开展一次精神卫生排查,免费为病人义诊、送药。
30多岁的杨某,父亲去世,大学时出现心理疾病,被诊断为精神分裂症。
郑芙蓉了解情况后,经常上门给杨某做心理辅导,还从恩施给她带药,用实际行动关心她、温暖她,给予她生活的力量和勇气。经过治疗,杨某的病情大为缓解,如今已回归正常生活,不仅考了驾照,还外出打工去了。
“郑芙蓉在村里‘身兼多职’,份内、份外的事她都尽己所能,是村民的贴心人。”景家坪村党支部书记卢安说。
2018年,郑芙蓉被评为巴东县优秀扶贫干部。
一家四口 接续驻村
文章插图
张姝和母亲郑芙蓉在村里的连心桥合影
张姝和母亲郑芙蓉同在州优抚医院工作,2018年6月,被派往景家坪村整理扶贫档案,因工作需要,她选择留下来,成为驻村“尖刀班”的一员。
“我从小在城里长大,但性格像男孩子,‘打得粗’。”张姝笑着说。
郑芙蓉和丈夫张光纯都是老党员,张姝从小耳濡目染,以父母为榜样,养成了不怕吃苦的作风。在母亲的引导下,张姝很快融入农村生活,掌握了与村民交流的方式。
驻村的日子很累,但也很充实。最忙的时候,张姝连续三天加班至凌晨4点。在驻村的日子里,遇到过很多事,也成为她心里无法抹去的记忆。
有一次,张姝和“尖刀班”成员陈瑞前往四组给帮扶对象送生活物资,开车要经过一段悬崖上的盘山公路,途中下起小雨,路面湿滑,非常危险。
“陈瑞让我下车,说等他把车安全开过去后再让我上车。”说起这段经历,张姝的声音微微发抖。当时,她并没有下车,而是陪着陈瑞一起小心翼翼地开过了危险路段。
“好几次,母女俩半夜都还在入户。”村民告诉采访人员。
文章插图
张姝在整理农家书屋
一分耕耘,一分收获。2019年,张姝被评为水布垭镇帮扶干部榜样。
驻村期间,张姝经人介绍和在州城上班的丈夫刘伟认识了,两人异地,只能通过电话和网络联系,感觉像“网恋”。
2019年3月,刘伟受单位选派到恩施市太阳河乡柑树垭村扶贫。这以后,两人见面的机会就更少了。
婚后第五天,两人便分赴各自的帮扶村,周末才回家,有时候忙起来,周末都回不了家。
前不久,张姝的父亲张光纯也被单位派往利川市忠路镇凤凰村开展乡村振兴工作。
如今,郑芙蓉和张姝已完成驻村扶贫工作任务,重返工作岗位,但张光纯和刘伟还继续奋战在乡村振兴一线。
家是一湾清泉,国是一条大河。小家大国,最温暖的亲情,连接着中国梦的憧憬。
- 十二师|山东援兵团纪实系列报道:万里入疆,兵团娃和他们140位“山东爸妈”的故事
- 新京报|冬奥直升机医疗保障团队出征:将承担高山滑雪等项目救援保障
- 民警|老人街头突发疾病,衡山快警暖心救助!
- 基层|【新春走基层】 跋山涉水的“光明守护者”
- 宝山区消防救援支队|老人不慎跌入地下通道 消防队员现场救助
- 山西晚报|山西晚报记者走近罕见病患者,聆听他们的故事与心声 关注罕见病,我们一起让爱不罕见
- 新华分局|平顶山公安局新华分局暖心救助流浪老人
- 小山村|惊艳!清华保洁阿姨弹钢琴,刷屏朋友圈
- 避险|四川丹巴一电厂透水致下游洪涝 村民上山避险
- 人民教育|好人山东|教师吕文强:资助100多位特困生完成学业 让孩子找到人生方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