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丽江古城历史文化、简介,都在这里,建议收藏 丽江历史文化之最

它位于中国云南西北部的高原上 。公元 1217 年始称丽江 。古城充满“家家流水,户户垂杨”的诗情画意,建筑融合了纳西族、藏族和汉族等多种风格 。
1.丽江史话 丽江古城位于云南省丽江纳西族自治县大研镇,地处云贵高原,是纳西、白、傈僳、彝、普米、壮、回等民族的聚集地 。因金沙江流经其境,“金生丽水”,故名丽江 。这里是中国西南古人类活动的重要地区之一,早在10万年前,就有旧石器时代晚期智人——“丽江人”在这里活动 。战国时期,丽江属秦国蜀郡,两汉置遂久县,唐代先后归属吐藩与南诏,宋时臣服大理国,到元朝至元八年(公元12l7年),设丽江宣慰司,始称丽江 。明代设丽江军民府,清雍正元年设丽江府,民国时期设丽江县 。
丽江古城依山而建,街铺五花石,房屋青砖灰瓦,木架结构,庭院花香鸟鸣 。主街傍河,小巷临渠,门前即桥,清澈的泉水穿街流巷 。“家家流水,户户垂杨”的诗情画意,是这座古城的真实写照 。丽江古城自古就没有城墙,据说是因为统治者土司姓木,“木”字外边再加个“口”字就成了“困”字,木家因此就不能兴旺发达,所以丽江古城没有修筑城墙 。
这里的民族风情和文化都绚丽多彩 。在晚唐时期,纳西族就创造了神奇古老的东巴文化,并用它编写成各类典籍,称为“东巴经”,至今有数万册留传国内外 。广泛流传在纳西族民间的纳西古乐,典雅、清纯、空灵,被称为中国古典音乐的“活化石” 。
2.丽江古城丽江古城的纳西名字为“谷本”,意思是仓廪云集之地 。它的汉语本名叫“大研镇”,由于古镇的形状酷似一方硕大的石砚,所以“研”字一般解释为“砚” 。大研古镇是我国至今保存最完整、最具民族风格、最具代表性的古代城镇 。城内街道密如蛛网,以四方街为中心向四方辐射 。古城以“三山为屏”,背靠狮子山,西北及东北依象山和金虹山,形成一个半圆形的大屏风,挡住了来自玉龙雪山凛冽的寒风,形成了一个四季如春的小气候 。古城又以三河穿城,获得了“高原姑苏”、“东方威尼斯”的美称 。来自象山脚下的玉泉河水分三股入城,在城内又分成无数支流,穿街绕巷,入墙过屋,形成“家家泉水、处处垂柳”的高原水乡风貌 。
3.古城民居古城内民居多为明清时代的建筑 。在平面、布局、结构、造型方面,既有古代中原建筑的特点,也有与白族民居相似之处,形成纳西族民居的特有风格 。民居一般为两层,以土木结构为主,非常重视门楼、照壁、门窗、地板、梁坊的装饰,庭院多种花植树,颇富情趣 。纳西族的传统民居是用去皮圆木一层层叠积构筑起来的,如果去除屋顶,从上往下看,整座房屋结构如同一个“井”字,因此被称为井干式民居,也有人称为木楞房或垛木房 。这种古老的传统民居在今天的丽江古城却不太容易看到,原来城里人有钱了,从明朝以来就陆续请汉族工匠建造新房子 。这些工匠虽然带来了中原地区的住宅形式,但由于当地人与藏、白族间的友好交往,不免也受其影响,因而这里的民居建筑呈现三族一体的特殊风格 。古城中最典型的民居布局为白族的“三坊一照壁”,这是由三个三开间的两层楼房围成的三合院,并在另一侧立一堵大影壁的形式 。屋顶采用汉族的悬山及腰檐 。悬山式屋顶的面积大于房体,从下往上仰视,可以见到屋檐内的木结构;腰檐则是一楼与二楼之间另外设置的一层屋檐,由于遮住了二楼的下半部,易让人产生楼下高于楼上的错觉,使整体建筑看起来较为稳定 。还有许多的民居在两层楼都设有廊子,这是学自于藏族的形式 。由于过去纳西人称藏人为“蛮”,所以这种楼房也就被称为“蛮楼”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