孙权,是三国时期比较传奇的人物 。他创造过辉煌,也经历过低谷:曾以数万之众破曹操于赤壁,但其十万雄师也曾被八百士卒所吞没;在其执政期间历次防御战中几无败绩,但数次北伐其功绩却乏善可陈;他曾在关云长“威震华夏”时兵不血刃径取荆州,也曾在大破蜀军后主动向刘备送和书 。他像是一个矛盾的结合体,政治家的几种特征同时在他身上体现 。
相对于同时期的对手曹操、刘备,孙权是幸运的 。他19岁时即从其兄孙策的手中继承了江东大片领土,而曹操却直至54岁时才碾压群雄统一北方,刘备59岁时才侥幸占领汉中成就汉室基业 。可以说,孙权的早期基础是整个三国时期最为优越的 。
网络配图
但孙权的成功不仅取决于其丰厚的家底,也依赖于孙权自身的努力——就如其大臣赵咨所说的那样:“纳鲁肃于凡品,是其聪也;拔吕蒙于行阵,是其明也;获于禁而不害,是其仁也;取荆州兵不血刃,是其智也;据三江虎视天下,是其雄也;屈身于陛下,是其略也 。”但就是这聪明、仁智、雄略之主晚年却犯了一个致命的错误,并为东吴的灭亡埋下了祸根 。
赤乌十三年(公元250年),孙权赐死四子孙霸 。太元二年(公元252年),孙权三子孙和为孙峻(孙和之侄)所杀,终年29岁 。老子杀儿子,侄子杀叔叔,这种人伦巨变在东吴后期不胜枚举,本来一个相对稳定、极具可能统一三国的王朝为何频频手足相残、祸起萧墙呢?这一切还要从赤乌四年(公元241年)说起 。
赤乌四年(公元241年)正月,天降大雪,雪深三尺,鸟兽冻死大半,在古人眼里这可不是什么吉兆 。果不其然,同年五月,太子孙登去世 。孙登是孙权的长子,是孙权费尽心力培养的接班人,他谦虚恭谨、礼贤下士、乐善好施、恭行孝悌,其品行备受世人称赞 。但天妒英才,仅33岁便早逝 。孙登的去世意味着太子一位的空缺,究竟立谁为太子成为了晚年困扰孙权的一块心病 。
孙权有7个儿子:孙登、孙虑、孙和、孙霸、孙奋、孙休、孙亮 。这七人有一个共同的特征:英年早逝 。但其原因既有天灾,亦有人祸 。这七人除了孙虑与帝位没有什么牵连,其余六子无不深陷其中 。
这几个儿子究竟立谁?其实孙权自己心里也没数,只能慢慢观察 。自古以来中国立嗣的传统便是“立嫡以长不以贤,立子以贵不以长”,经过审核三子孙和便是最佳人选 。这不仅是因为孙和的两个哥哥已经去世,孙和自然也就成为“长子”;更为关键的原因在于其母王夫人备受孙权喜爱 。赤乌五年(公元242年),孙和被册立为太子 。
本来这件事可以到此为止;但“奇葩”的孙权又做了一系列荒唐的举动:于册立太子的同年8月立孙霸为鲁王,册立为王并不要紧,孙权却命二子同处一宫且“礼秩如一”;这对于孙权而然,并不认为有什么大不了的,毕竟都是自己的儿子,我喜欢谁就可以以自己的方式表达父爱 。
但这对于传统士大夫无疑却是一个挑战:长幼有分,正统有别,宠秩有异,嫡庶有差 。这是士大夫们长期以来的政治信条,任何君主也不能随意改变,许多历史与经验告诉他们:任何破坏这种局面的统治者,后世之君都不会获得好下场,袁绍、刘表就是最好的例子 。在大臣的反复劝诫下,醒悟的孙权却又下了一道昏聩的命令:命二子“分宫别僚” 。
网络配图
孙权的本意本是想敷衍众大臣,假装有所区分,但他忘记了,他的行为对于鲁王孙霸及朝廷而言散发了另外一种信号:别灰心、别丧气,争取皇位还有希望 。自此导致的后果是二子有隙、群臣相分,一部分大臣效忠太子孙和,而另一部分则依附于鲁王孙霸 。后面的情况自然而然我们可以猜到,两党相争,互相诋毁、谩骂,为争皇位而不择手段 。
- 三国英雄多风骚:曹操刘备孙权三帝王谁更有气节
- 富豪榜上最隐秘的家族:坐拥千亿家产,传承百年没有狗血内斗 美洲的世界之最
- 三国风云:英雄孙坚、霸主孙策、帝王孙权
- “刘备借荆州——有借无还”,孙权为保实力让荆州给刘备
- 逍遥津之战为什么回事孙权最屈辱的一次这是怎么回事
- 揭秘:孙权为顺利称帝磨叽了10年之久
- “洋网红”淘金中国,坐拥千万粉年入百万的生意能否持续? 信誓旦旦吉尼斯记录
- 诸葛瑾的军事能力很差孙权为何还多次派他伐魏?
- 大意失荆州:孙权杀关羽夺荆州都用了哪些计策?
- 曹操:比刘备多浩然正气比孙权多用人不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