食肉目熊科动物 灰熊


食肉目熊科动物 灰熊

文章插图
灰熊(食肉目熊科动物)【食肉目熊科动物 灰熊】灰熊(Ursushorribilis)被列为棕熊的亚种(也就称为Ursusarctoshorribilis),是继北极熊和科迪亚克棕熊之后,体型最大的熊类 。雄性体长170~280厘米,体重300~500千克;雌性仅一半 。体形健硕,肩背隆起 。被毛粗密,冬季可达10厘米;颜色各异,如金色、棕色、黑色和棕黑等 。有些个体毛尖颜色偏浅,甚至近乎银白,远看似披一层银灰色,故又称“灰熊” 。栖息範围较广,一般独居 。全世界只有15~20万头,但种群数量一直在下降,在我国为国家二级保护动物 。
基本介绍中文学名:灰熊
拉丁学名:Ursus arctos
别称:藏马熊、哈熊,马熊、人熊
界:动物界
门:脊索动物门
亚门:脊椎动物亚门
纲:哺乳纲
亚纲:真兽亚纲
目:食肉目
亚目:裂脚亚目
科:熊科
亚科:熊亚科
属:熊属
种:棕熊
亚种:灰熊
形态特徵大型食肉目动物,体长180~200厘米,体重达200千克 。外形与黑熊相似,但毛色不同,多为棕褐色或棕黄色;老年熊呈银灰色;幼年为棕黑色,颈部有一白色领环;胸毛长达10厘米 。脚掌裸露,具厚实的足垫,但前足腕垫不如黑熊的宽大,与掌垫分开 。灰熊虽然身体结构跟棕熊相近,但灰熊的身躯则显得更为肥胖、蓬鬆,且体型较重 。一般成年的灰熊约2.5公尺长,450公斤重,较大者甚至可以重达700公斤 。公熊在爬行时肩高约1.3公尺,站立时身高约2.7公尺,母熊则比公熊来得小的多 。灰熊的肩部具有强而有力的肌肉,呈隆起状,爪子相当地长,可达15公分 。由于体型庞大,成年的灰熊会儘量避免攀爬树木,儘管如此,它们的行动却出人意外地敏捷,可以每小时50公里高速宾士 。它们具有极为敏锐的嗅觉,但视觉和听觉跟狗一样普通 。体毛的颜色则有许多种,包括带有银色或蓝色光泽的灰色毛,或是带有金色光泽的红色毛 。这种光泽是由毛髮末端的银色或淡黄色所造成的效果 。根据观察资料显示,在熊之间存有某种型式的沟通方式,是由系统性的讯号所构成 。在树干留下的抓痕或咬痕是用来向其他熊宣告地盘的 。在它们讲究秩序的社会中,留下深刻的足印即代表对入侵者的阻喝 。一般相信,熊是透过这种方式来警告彼此而保持距离的 。生活习性灰熊更喜欢在山中的森林、苔原以及海岸沿线居住 。在十一月或十二月前后,熊会进到洞穴中冬眠,但它们并不是完全进入休眠状态,偶尔也会外出觅食 。植物性一般食物占了60~90%,包括各种根茎、块茎、草料、穀物及果实等,动物性食物如昆虫、啮齿类、有蹄类、鱼和腐肉等 。冬眠 。野生寿命大约20~30年,圈养可达50岁 。地理分布适应力比较强,分布于欧亚大陆以及北美洲大陆的大部分地区,体长1.5~2.8米,肩高0.9~1.5米,体重可达130~700公斤,是陆地上食肉目体形最大的哺乳动物之一 。灰熊可重达1500磅(680公斤),儘管它们体积庞大,却可达到每小时35英里(55公里)的速度 。它们曾广泛地生活在落基山脉(Rocky Mountains)和大平原(Great Plains),但是,狩猎者使灰熊物种数量降低了不少 。如今,灰熊只存在于几个分散点,包括黄石国家公园,美国蒙大拿州(Montana),爱达荷州(Idaho)和怀俄明州(Wyoming)的部分地区 。灰熊是北美地区重要的“原住民”,也是美国西部和阿拉斯加地区最具代表性的动物之一,上个世纪70年代之前,灰熊数量曾一度达到数万只 。但是由于它们性格兇猛,对人类造成威胁,因此也不断遭到捕杀 。加之人类对其栖息地的破坏,灰熊数量急剧下降 。到1975年,美国境内只剩下了200余只灰熊 。因此,它便被列入了“濒危动物”名单 。30年来,通过一系列保护措施,美国黄石国家公园地区的灰熊数量已经恢复到了600多只 。因此,有关部门认为,根据《濒危物种法》,灰熊应该从“濒危”名单中去掉 。美国渔业及野生动物管理局提出要将灰熊从黄石国家公园受保护的物种名单中去掉,因为它们的数量已经得到了恢复 。如今,灰熊被划分到“受威胁”的一类,而非属于“濒危”名单 。饲养管理每天进行一次常规的笼舍打扫和清洗,投入的各种饲料保证清洁无污染 。成年熊的饲料量:窝头3-4kg/只、鸡架1kg/只、鸡蛋1—2个/只 。由于熊在各个季节的摄食量不同,所以,不同季节应饲餵不同量的饲料 。一般每年的5月份过后,採食量会明显加大;11月份过后,採食量又开始明显下降 。保证不同季节的各种蔬菜、水果的充分供应 。一般每只1.5—2kg 。另外,由于笼舍面西背东,做好防暑降温和防冻保暖是日常工作的重点 。夏季在浴池中加水供其洗浴,地面上用喷淋喷水;冬季在暗笼内铺垫稻草,防止贼风 。妊娠期护理与幼崽饲养每年5~7月发情,母熊一年只能生产一次,孕期6~9个月,一般在次年1月份产仔,每胎2~4只,一般在凌晨到早晨时产仔,产仔间隔不超过2小时 。产仔前雄性不承担养育后代的任务,有时甚至会攻击幼崽,而母熊产仔前性情波动会比较大,对周围环境变化比较敏感,为了确保母熊顺利生产需要提前把母熊与其他分开,移入选好的产房中单独饲养,让其提前适应新的环境,一般会在12月份将母熊移入产房 。产房的位置需要离其他熊舍有一定的距离,以确保全静不受到打扰 。同时因为体型较大,所以产房需要较大的空间,动物园内产房为钢筋混凝土结构,长3.5米、宽3.5米、高4米 。母熊将在产房中居住4~5个月,在移入母熊前需要对产户进行清扫和消毒,在房内準备一些乾草,可以用来做铺垫物,能够起到保温的作用 。在将母熊移入产房后要对母熊饲料进行调整,增加食物的数量和种类,确保为其提供足够的营养 。其中饲料的数量需要以母熊平时的食量为依据进行提高,提高到原来的1.5~2倍;需要调整饲料的种类以确保营养的均衡,调整后的饲料包括蔬菜、水果、肉类、鱼类、蛋类和颗粒饲料,还可以加入一些牛奶 。产仔后母熊产仔后反应也比较激烈,嘈杂的声音或陌生人的出现都可能刺激到母熊,从而造成幼崽的受伤和死亡,育幼期间要保持产房周边的安静,禁止饲养员以外人员进入,饲养员在工作过程中也要避免对其干扰,在给母熊餵食时不要滞留时间过长或注视太久 。产仔后母熊会把幼崽抱在怀中,无法观察到幼崽情况,饲养员可以通过幼崽的叫声进行判断 。大约20天可以观察到幼崽活动,可以在给母熊餵食过程中进行观察,但不能表现过于明显和时间过长 。分离母熊生产大约1个月左右,饲养员已经可以观察到幼崽情况 。在确保不会影响母熊的情况下,多注意母熊和幼崽情况 。在饲养过程中是无法对产房打扫的,到4月下旬产房内卫生条件越来越恶化,而母熊也很长时间缺少运动和光照,这样会对母熊的健康和幼崽的成长造成不良影响,所以在4月下旬需将母熊和幼崽分离,母熊放回原兽舍,幼崽开始进行人工饲养 。在分离后母熊情绪会因为与幼崽分离出现烦躁的情况,这段时间需要多关注母熊状况,多餵一些母熊喜欢的食物 。刚分离的幼崽只能食用流质食物,将颗粒饲料和胡萝蔔煮熟后加入牛奶、奶粉和鸡蛋做成稀粥 。刚开始时先取少量餵养,观察幼崽饮食和排便情况 。在此过程中幼崽可能对新食物不太适应而出现消化不良,这时可以适当加入有助于消化的药物 。每天餵养4次,此外还要餵幼崽一些清水 。随着幼崽对食物的适应和体形的增长,可以慢慢增加食物的量,同餵食时间慢慢调整到早中晚三餐,还可以将新鲜的水果切成小块当作辅食 。5月在天气状况良好的时候,可以将幼崽放在动物园内专门为熊类提供的户外运动场内活动,但持续时间不宜过长,以1~2小时为佳,在其对户外条件慢慢适应后,可以延长时间 。5月下旬稀粥已经无法满足幼熊的营养要求,所以可以将其改成稠粥,同时再增加一些水果及蔬菜 。6月下旬幼熊基本上可以食用一般的食物,也能够在户外自由活动 。不过在此时间段,仍需要多对其各个方面多做观察 。在熊类活动的运动场内建有水池,在天气较好的情况下,饲养员会将幼熊放入水池中进行游泳训练,在游泳过程中饲养员会全程陪同防止幼熊溺死,直到幼熊可以熟练掌握 。7月份幼崽各方面情况良好,在此情况下幼熊死亡的几率已经非常低,这表示幼熊的饲养已经取得成功,此后需要保持对幼熊的持续关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