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族文化 海洋文化( 二 )


民族文化 海洋文化

文章插图
舟山锣鼓鼓谱 长江三角洲地区地处东海之滨、长江入海口与杭州湾交汇区域,是我国经济最为活跃的地区 。2009年江浙沪三地GDP首次超过1万亿美元,成为全世界第十一大经济体 。随着长三角区域经济进入资源环境瓶颈期,陆域资源、能源和空间的压力与日俱增,迫切要求突破陆域制约,加快发展海洋产业,培育新的经济成长点 。海洋资源是长三角区域最大的资源优势之一,是实现长三角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的重要资源依託,也是长三角未来发展的重要战略空间所在 。据统计,长三角区域拥有海域面积约30多万平方公里,大陆海岸线和海岛岸线长达8200多公里 。2008年江浙沪三省海洋经济总产值为9584亿元,占全国海洋生产总值的比重为32.3%,对国民经济的贡献率达到14.7% 。海洋文化是长三角区域海洋资源重要组成部分,是推动长三角海洋经济发展的先进生产力 。早在七八千年前的新石器时代晚期,长三角沿海先民已经能够製造和利用舟楫开始了海上航行,并把自己的文化传播到他们所及之处 。自此之后,长三角沿海居民更是在这块辽阔的海域上挥洒着自己的智慧与汗水,创造了一个又一个历史文化奇蹟 。从河姆渡人最原始状态的海洋捕捞与长距离的航海活动,到声名远扬的“海上丝绸之路”,郑和下西洋时庞大的船队,再到世界第一跨海大桥杭州湾大桥的全线贯通,都充分展示了长三角区域人民认识、开发、利用海洋的智慧与能力 。随着岁月的流逝、科技的进步、经济的繁荣和中外交往的日益频繁,其内涵不断丰富,外延不断扩展,突出表现为俊逸秀美的海洋民俗文化、源远流长的海洋宗教信仰文化、山明水秀的海洋景观文化、精美独特的海洋盐业文化、中外交融的海洋商贸文化,还有富含海洋特色的渔业文化、港口文化、科教文化、体育文化、文物古蹟、名人文化、文学艺术等 。长三角区域海洋文化虽历经数千年的演进、整合与重构,但其基本精神却是一脉相承的:海纳百川的开放性,兼容并蓄的亲和力,博採众长、厚积薄发的创新力,植根民间、生生不息的生命力 。着名文化学家罗迈德·威廉士说过:“文化研究最精彩的片段,将不再是回溯古老洞穴的火把,而是照亮未来选择的光柱 。”对于海洋文化繁盛的长三角区域来说,研究璀璨的海洋文化,不应该仅仅停留在过去,而应该面向未来,让海洋文化为区域经济与社会发展服务 。因此,在长三角区域经济一体化背景下,深入挖掘区域海洋文化的内涵,大力推进区域海洋文化产业的发展,将有助于形成全社会关注海洋、保护海洋、开发海洋的良好氛围,有效提升海洋文化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有助于长三角地区经济发展方式的转变与产业结构的全面升级,提升区域综合竞争力,对实现“把长江三角洲地区建设成为我国文化产业集聚区”的战略也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