取火工具 火柴


取火工具 火柴

文章插图
火柴(取火工具)火柴是根据物体摩擦生热的原理,利用强氧化剂和还原剂的化学活性,製造出的一种能摩擦发火的取火工具 。
十八世纪的下半叶主要是利用黄磷为发火剂 。由于黄磷有毒,后来又逐渐为硫化磷火柴取代 。后者虽然无毒,但随时都有自燃的可能,很不安全 。1855年,世界上在瑞典建立的火柴厂研製成功安全火柴,逐渐为世界各国所採用 。
【取火工具 火柴】当今火柴盒的侧面涂有红磷(发火剂),三硫化二锑(Sb2S3,易燃物)和玻璃粉;火柴头上的物质一般是KClO3、MnO2(氧化剂)和S(易燃物)等 。当两者摩擦时,因摩擦产生的热使与KClO3等接触的红磷发火,并引起火柴头上的易燃物燃烧,从而使火柴桿着火 。安全火柴的优点是红磷没有毒性,并且它和氧化剂分别粘附在火柴盒侧面和火柴桿上,不用时二者不接触 。所以叫安全火柴 。
基本介绍中文名:火柴
外文名:match
基本解释:一种能摩擦发火的取火工具
分类:摩擦火柴、安全火柴
发展历程《资治通鉴》中记载:“陈宣帝太建九年,齐后妃贫苦,至以卖烛为业 。”元末明初学者陶宗仪的《辍耕录》中的《发烛》条说:“杭人削松木为小片,其薄如纸,熔硫磺涂木片顶端分许,名曰发烛,又曰粹儿,盖以发火及代灯烛用也 。史载周建德六年,齐后妃贫者以发烛为生,岂即杭人之所制矣 。”文中的发烛就是原始的火柴 。
取火工具 火柴

文章插图
火柴图片北宋人陶谷的《清异录》说:“夜有急,苦于作灯之缓 。有智者,批杉条染硫磺,置之待用,一与火遇,得焰穗然 。既神之,呼引光奴 。今遂有货者,易名火寸 。”这是说当时民间百姓非常流行用一种涂上硫磺的杉木条引火,这也说明了原始的火柴,应该是在《清异录》成书年代之前就已经发明,也就是公元950年前 。据一则重要史料记载:“汉淮南王招致方术之士,延八公等撰《鸿宝万毕方》,法烛是其一也,余非民所急,故不行于世,然则法烛之起,自刘安始也 。”这里的法烛就是后来说的发烛,都是火柴的前身 。按照高承的记述,我们可得知,原始的火柴是在公元2世纪,由早期的炼丹家所发明的 。我们也知道硫磺是炼丹家的主要药物,所以说他们发明原始火柴更加合理 。但根据记载当前认为最早的火柴是在公元577年发明的,当时是南北朝时期,战事四起,北齐腹背受敌,物资短缺,尤其是缺少火种,做饭都成问题 。当时后妃和一班宫女将硫磺沾在小木棒上,藉助于火种或火刀火石,能很方便地把“阴火”引发为“阳火” 。这可视为当前记载中原始的火柴 。到了南宋时期,杭州的大小街道上,已经到处都有出售火柴的小贩 。陶宗仪《辍耕录》载:“杭人削松木为小片,其薄如纸,镕磺涂木片顶分许,名曰发烛,又曰焠儿 。盖以发火及代烛也” 。950年前后,陶谷在《清异录》一书中提到,夜里有急事而又要花不少时间做灯 。有一位聪明人用松木条浸染硫磺,贮存起来备用 。与火一接触,就会燃烧起来 。可得小火焰如同谷穗 。这种神奇之物,当时称为引光奴 。后来,它成为商品时,便更名为火寸条 。可说这已经是早期的火柴了,但当时朝廷没有注意和重视 。在欧洲,火柴出现于古罗马时期 。当时一些小贩,将木柴浸泡在硫磺中出售 。这种被浸泡在硫磺中的木柴本身并不起火,而是可以用来引火 。人们用铁块撞击火石,让溅出的火星落在这些木柴上,就能获得火种 。到了中世纪时期,欧洲人又用芦苇取代了木柴,成为引火的材料 。欧洲最早的火柴也是用硫磺製成的,许多研究者认为,这项发明很可能是由欧洲旅游者直接从中国带回的 。马可波罗时期,中国早期的火柴技术传入欧洲,后来欧洲人就在这个基础上不断改进一度被中国人称为“洋火”的火柴 。1669年,德国人H.布兰德提炼出了黄磷 。人们利用黄磷极易氧化发火这一特性,在小木棒一端沾上硫磺,然后再沾黄磷而发光 。1805年,法国人钱斯尔将氯酸钾和糖用树胶粘在小木棒上,浸沾硫酸而发火 。1816年,法国巴黎的F.德鲁森製成了黄磷火柴,1828年,英国伦敦的S. 琼斯製成了普鲁米辛火柴,接着巴黎人G. E. 梅凯尔和奥地利人J.西格尔等人发明了无磷火柴 。为了增加火柴的稳定性和易燃性,法国人C.索利亚利用白磷和黄磷作为配方,于1831年革新了火柴配方的设计 。“洋火”借着摩擦生火,而发明这种火柴的人是英国的沃克,他在1826年利用树胶和水製成了膏状的硫化锑和氯化钾,涂在火柴梗上并夹在砂纸上拉动便产生火 。他把氯酸钾和三硫化锑用树胶粘在小木棒端部作药头,装在盒内,盒侧面粘有砂纸 。手持小木棒将药头在砂纸上用力擦划,能发火燃烧 。这是最早具有实用价值的火柴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