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蔡济民要敦请黎元洪出任总统一职?( 三 )


谢国超家中寻出,拥至楚望台,蔡、刘等人又赴楚望台,迎黎元洪到谘议局与会 。”“黎元洪到谘议局后,会议继续举行 。与会者新增吴兆麟、邓玉麟、向讦谟、李翊东、方兴和等军队同志 。蔡济民同吴兆麟交换意见后,正式提出推举黎统领任都督,汤议长负责民事 。蔡济民说:‘两公为湖北人望,革命一定容易成功 。’大家鼓掌赞成 。但黎元洪仍推辞,说:‘此事体太大,务要慎重,我不能胜都督之任,请你们另举贤能 。’众听罢哗然,黎元洪暂退会场 。会议继续论辩,激烈者如张振武说:‘黎如此不识抬举,干脆另外找人 。’邓玉麟力主耐心等待 。”“武昌起义猝然爆发,革命领导者或病(如刘公)、或伤(如孙武)、或避(如蒋翊武)、或牺牲(如刘复基),革命军总司令部原有二十一名干部,起义时在武昌参加战斗的仅蔡济民、吴醒汉二人,而孙中山、黄兴等全国性革命领袖则远在国外或香港,起义者处于‘群龙无首’的状态 。这种带有很大偶然性的特殊形势,当然是黎元洪出任都督的重要原因 。但是,黎元洪取得都督位置,又并非纯属偶然,早在起义之前的几个月中,湖北党人议论起义后的都督人选时,便多次考虑过黎元洪 。”“在秘密运动期间,湖北革命组织文学社、共进会对都督一席,各有打算 。共进会认为,刘公为同盟会员,又系共进会的发起人之一,且以第三任共进会会长资格回鄂主盟,成为同盟会法定都督 。虽然刘公表示放弃,但在9月底的联合大会上,再度被选任总理,负责民政,以示有别于军民两管的都督 。刘公平时不大出面,与同志接触不多 。
从魄力、胆识、资望看,刘公任都督一职均不理想 。”“文学社当然属意蒋翊武 。但蒋本人以为,湖北起义,都督一席应属鄂人,如吴禄贞、蓝天蔚在此,自然众望所归;次如刘公、孙武、蔡济民亦未为不可,又恐力有不逮 。这样,蒋翊武等党人在有关会议上,曾提名黎元洪为未来的都督人选 。据万迪庥(1889~?)二十世纪四十年代致曾省三的信中说,辛亥三月(公历1911年4~5月间)在赴武昌洪山宝通寺的一次会议途中,蒋翊武说:‘今日之首脑会,为推举黎元洪为临时都督 。’到宝通寺后,蒋翊武、孙武、蔡济民、万迪庥等都登上洪山宝塔,在塔内,‘蒋翊武推举黎元洪为都督 。’因这段史实事关重大,特将《万迪庥与友人论辛亥起义节要书》摘其大意如下:推举黎元洪为都督一节,未有能明白记述者,使后世作史者引为疑案,不得不有所陈说 。辛亥春三月,洪山宝通寺各标营队代表会 。蒋翊武嘱刘九穗约迪庥赴会,刘对迪曰:革命党人均士兵或正副目,下级官不多,中级无人 。前蓝天蔚任三十二标统带时,曾推渠为都督,现蓝远隔奉天;吴禄贞最为适当,但一时不能南下 。党人知识不是不如黎元洪,但不够号召天下,诚恐清廷加以叛兵或土匪罪名,各省不明真象,响应困难 。且黎平日待兵较厚,又属鄂籍将领,只要推翻满清,似无不可 。蔡国桢同志因着排长制服,留塔下守卫 。蒋翊武提推黎元洪为都督,刘九穗一如前说,各点头赞成 。迪庥回答仍感不安,越日向蒋、刘提出疑问:蒋同志既为文学社首领,文学社人数又多,何不推为都督?蒋答:‘在湖北举义,自以湖北人为领袖适宜 。’迪庥又说:‘既然如此,蔡国桢(即蔡济民)亦可为之 。’蒋始郑重告迪庥曰:‘革命团体,前有日知会、共进会,以及群治学社等,孙武、刘公、季雨霖均可推为都督,革命党人之不争权夺利,以免将来发生裂痕也’ 。有些人怀疑万迪庥回忆的真实性,然考之以其他当事人的回忆,其说基本可信 。如孙武1938年在一份手稿中写道:‘辛亥五月初一在长清里九十一号的机关召集干部同志潘善伯、邓玉麟、丁立中、彭楚藩、李春萱、谢石钦、梅宝机、牟鸿勋、高固群、钟雨庭、马骥云、钱芸生、徐万年、孟法臣、徐北宾、方兴等’开会,‘湖南焦达峰、黎意达、杨晋康等亦遇会’ 。会上‘决定本年冬季起义,以保定秋操后’举行 。并且,‘推举黎元洪为都督此会决定也’ 。首义参加者胡祖舜也回忆说:‘余忆首义之前,蒋翊武曾一度提议元洪为未来都督之人选问题;众议虽无任何决定,然亦无人反对 。元洪之被拥为都督,非偶然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