晚清重臣曾国藩的早年:七次参加科考只中个秀才

曾国藩的一生办过很多大事 , 而且手段都非常高明、精明 。但其实曾国藩的智商并不是特别高 , 从家庭遗传的角度来看 , 曾国藩的父亲曾麟书在读书的时候脑子就很笨 , 从十几岁开始考秀才 , 一直考到 43 岁 , 前后足足考了 17 次 , 最后头发已经花白了 , 才中了一个秀才 。
30 岁以前基本是个平庸的人
曾国藩自己的科举道路 , 一开始和他的父亲有点像 。前 6 次考秀才都失败了 , 一直到第7次才勉强中了一个秀才 。为什么说是“勉强”呢?因为他的名次是倒数第二 。
关于曾国藩的天资 , 当时人就有很多议论 。他的朋友左宗棠经常在和一些亲友的通信中评论曾国藩 , 说曾国藩“欠才略”、“才太短”、“才艺太缺” , “兵机每苦钝智” 。他的学生李鸿章当他的面说他“儒缓” , 说他做事反应太慢 。
曾国藩在 30 岁以前 , 性格方面有很多平常人常有的缺点和毛病 。在他到北京做官之后 , 他每天用于社交的时间特别多 , 到处去喝酒、聊天、听戏、下棋 , 用于读书的时间特别少 , 读书也往往坐不住 。有一次 , 翰林院放了 40 天的假 , 在假期结束的时候 , 曾国藩在日记中做了一个自我总结 , 说自己这 40 天做了什么事情?除写了几封家书之外 , 什么事都没做 , 稀里糊涂就混过去了 。
他为人傲慢、修养不好、脾气比较暴躁 , 曾经和别人发生过几次比较严重的冲突 。其中一次是和同乡的一个京官郑小山 , 两个人因为吃饭的时候意见不合就打了起来 。什么脏话都骂了出来 , 甚至“问候”了双方的亲人 。曾国藩过后感到非常后悔 , 说自己这种举动太有辱斯文了 。
所以 30 岁以前的曾国藩 , 在很多方面都是一个很平庸的人 , 和我们后来印象中人格完美无缺的圣人有非常大的差距 。
【晚清重臣曾国藩的早年:七次参加科考只中个秀才】 说起来很简单 , 他学做圣人就是从写日记开始 。在日记当中 , 他还给自己定下每天攻克的下限 , 每日读史十页 , 每日记茶余偶谈一则 , 每日读一经 , 隔三差五地练习作文 。有了日记的这一工具之后 , 曾国藩工作、学习的效率大为提高
三十而立 深刻反省学做圣人
为什么后来曾国藩能够脱胎换骨 , 能够刻苦地自我修炼呢?这个也跟他到北京当官分不开 。曾国藩在北京见到了很多大儒、大学者 , 他很受触动 。同时在做了官之后 , 曾国藩身上就没有作八股文的压力 , 他就开始有时间从容地研究一些学问 。那时候一个读书人必不可少的是要研究理学 , 理学的一个基本理论就是每个人通过自我磨炼都可以成为圣人 , 每个人都有圣人之志 。所以在 30 岁的时候 , 曾国藩觉得三十而立 , 不能像以前那么混下去 , 要脱胎换骨 , 重新做人 , 学做圣人 。
曾国藩学做圣人是如何入手的呢?说起来很简单 , 他学做圣人就是从写日记开始 , 用工整的蝇头小楷 , 把自己每天的所作所为 , 每天早晨一睁眼到晚上睡觉所做的事情 , 特别是把不符合圣人标准的都摘出来 , 痛自反省 。在日记当中 , 他还给自己定下每天攻克的下限 , 每日读史十页 , 每日记茶余偶谈一则 , 每日读一经 , 隔三差五地练习作文 。有了日记的这一工具之后 , 曾国藩工作、学习的效率大为提高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