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六国时期的一支特殊部队:留民组成的乞活军

一个“乞”字,一个“活”字,我们从中能读出那个时代所有流民的凄惨和不幸 。乞活军的出现和存在,充分见证了那个历史大动荡时期的悲壮与凄凉 。在十六国时期,北方战场上曾经活跃着这样一支特殊的部队乞活军 。说它特殊,因为它是这一特定历史时期的一个特殊产物 。部队的组成既不属于官方招募,也不是民间自发,却又兼具官方、民间两种特质,它是由官方组织起来的集体流民,是流民中团结力最强、活动范围最广、历时最长久的队伍 。
乞活,即为乞求活命之意 。乞活军为了解决最基本的吃饭和生存问题,四处游动作战,足迹遍布大江南北 。它的形成源于流民的泛滥 。流民,在中国历朝历代都不同程度的存在过 。因为战乱或饥荒,百姓无法生活,于是成群结队的流徙他乡 。流民不同于移民,移民辗转迁徙后会定居下来,有最终的目的地;它也不同于徙民,徙民是官方有组织的迁徙 。而流民在形式上表现得更为松散,常常居无定所,多数时间处于流动状态 。
流民在十六国时期,更是司空见惯 。北方连年战乱,加上瘟疫和自然灾祸,人们最基本的生存都受到严重挑战 。如晋惠帝永兴二年(公元306年),“宁州频岁饥疫,死者以十万计”,以致“城中粮尽,炙鼠拔草而食之”,老鼠、野草都吃,饥荒程度可想而知;永嘉四年(公元310年),“幽、并、司、冀、秦、雍六州大蝗,食草木、牛马毛皆尽”(《资治通鉴》),可以说是见什么吃什么;永嘉六年(公元312年)“幽州大水,人不粒食”(《晋书》),其状也是惨不忍睹 。
这样的事例不胜枚举 。饥饿足以让人崩溃,而做出任何不可思议的事情,许多地区出现“易子而食”、“人相食啖”(《晋书》)的人间惨剧 。天灾无法避免,人祸也时有经常 。以并州(今山西北部)为例,当时“寇贼纵横,道路断塞”,到处是强盗和兵乱,根本无安全可言 。环境则是“府寺焚毁,邑野萧条”(《资治通鉴》),残败如人间地狱 。生存受到威胁,人们不得不四处流徙,以寻求平静的避难之所 。
然而,乱世之中,平静只能相对而言,即便有如仇池国那样的“世外桃源”(仇池国的情况后面有专章记述),也不足以容纳天下百姓,多数人还是过着朝不保夕的流亡生活 。事情总是相辅相成的 。乱世出流民,流民扰乱世,形成恶性循环,也形成这一时期一个突出的社会问题 。朝廷和地方政府也曾试图解决,想了很多办法,或将流民迁回原地,或者组织安置 。但是乱世纷争,流民太多,遣送起来十分困难 。而安置措施也很难到位,特别是少数民族大举涌入中原,地方政权尚且朝夕不保,根本无暇顾及到流民 。所以当时流民之多、遍布之广,达到了旷世空前的境况 。
流民所到之处,势必受到排斥,因为哪里都缺粮食,所以冲突也就无处不在 。如“司、冀、并、兖州流人数万户在于辽西,迭相招引,人不安业”(《晋书》),还有“流民之在颍川、襄城、汝南、南阳、河南者数万家,素为居民所苦,皆烧城邑”(《资治通鉴》) 。就是当时情形的真实写照 。
为防止流民哄抢,各地纷纷组织武装防范 。而流民受到攻击,就要自卫,也逐渐自发形成了自己的武装 。如“雍州流人王如、侯脱、严嶷等起兵江淮间”,“流民张平、樊雅各聚众数千人在谯,为坞主”(《晋书》),“秦州流民邓定、訇氐等据成固,寇掠汉中”(《资治通鉴》) 。有的还建立了割据政权,最典型的,要数巴氐人李氏建立的成汉政权(为十六国之一) 。这些流民武装在客观上加剧了社会的动荡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