包头历史特色 包头有哪些好吃的


包头历史特色 包头有哪些好吃的

文章插图
1、方言 。
包头话:当地人称“此地话” , 属于晋语大同包头片 , 主要流行在市内东河区、九原区及各下属旗县 , 该语言揉合了晋语、部分蒙、满语 。居民主要为清末山西移民后代 , 是中国保留入声的最北地区之一 。
东北官话:汉语官话东北方言 , 当地一部分移民使用 , 主要流行于昆都仑区 , 建国后援建包钢时 , 从工业基础不错的东北移民来包很多东北人 , 主要来源于辽宁 。
蒙古语:官方承认的正式语言之一 , 在全市机关单位和商店的招牌上均有使用 , 但民间使用人数很少 。
2、宗教 。
包头地区在阿善新石器遗址中就发现了石筑祭坛 , 在阴山岩画中也有对图腾的崇拜 , 从东汉时候起到辽金时代 , 佛教已经传入包头地区 。元代的蒙古族汪古部在草原上建立过基督教教堂 , 元代的色目人有的信仰伊斯兰教 , 明代的初期的蒙古族信仰萨满教 , 而后改信藏传佛教 。包头地区有五大宗教派别 , 他们是佛教(汉、藏)、伊斯兰教、基督教(新教)、天主教 。
现今包头市的汉传佛教与民间信仰融合 , 信徒散布于包头市各区县 , 藏传佛教(俗称喇嘛教)主要集中于达茂旗百灵庙和市内五当召等处 , 主要由蒙古族信仰 。庙宇主要有五当召、妙法禅寺、美岱召、昆都仑召等 。
伊斯兰教清代由甘肃、山东传入 , 主要由回族、维吾尔族信仰 , 穆斯林较集中 , 分布于东河区的回民街道和青山区青昆清真寺附近 。清真寺主要有清真大寺、青昆清真寺、清真中寺等 。
基督教分为天主教和基督教新教 , 于近代由欧洲传教士直接传入 , 在各族群众中信仰人数较多 , 著名教堂有天主教的西门彼得教堂、青山天主教堂等 , 新教的西门教堂、昆南、昆北教堂等 。
【包头历史特色 包头有哪些好吃的】3、饮食 。
小肥羊火锅:内蒙古小肥羊餐饮连锁有限公司是一家以自然人做发起人的股份制企业 , 公司于1999年8月诞生 , 以小肥羊特色火锅连锁为主业 。
莜面、莜面是内蒙古地区“三件宝”之一 。
稍美(音shāomài , 与南方烧麦不同):该食品历史悠久 。选用锡林郭勒草原鲜羊肉做馅 , 配以大葱 , 优质河套面粉做皮精制而成 , 上屉蒸熟即可 。成品呈石榴状 , 可做宴席中的点心 , 又是民间美餐 。德兴源稍美以皮薄、馅嫩、味香、形美著称 , 在稍美经营中独占鳌头 。
手扒肉:手扒肉是红食中的一种 。蒙古族人民称肉食为红食 , 蒙语叫“乌兰伊德” 。顾名思义 , “手扒肉”就是手抓羊肉 , 是蒙古族千百年来的传统食品 , 是牧民们的家常便饭 。
铁锅焖面:是基于铁锅烩菜的基础上的一道类似农家饭一样的美食 , 是西北人民对美食研究制作出的精品 。
羊杂碎:羊杂碎集羊内脏于一锅 , 形色繁多 , 肉质各异 , 味道酸辣兼宜 , 无腥不腻 , 汤鲜味美 , 入口生津 , 营养丰富 , 在气候偏冷的北方食用可御冷逐寒 。
烤全羊:蒙古族传统名菜 , 为招待贵宾或举行重大庆典时的盛宴特制的佳肴 。一般选用草原上膘肥、体重40斤左右的绵羊宰杀后 , 去毛带皮腹内加葱、姜、椒、盐等佐料整体烤制而成 。烤完以后 , 羊形完整 , 羊跪在方木盘内 , 色泽金红 , 羊皮酥脆 , 羊肉嫩香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