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省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关于建设生态省的决定

浙江省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关于建设生态省的决定【浙江省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关于建设生态省的决定】浙江省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关于建设生态省的决定,政策,发布日期2003-06-27 。
【发布单位】浙江省【发布文号】【发布日期】2003-06-27【生效日期】2003-06-27【失效日期】【所属类别】地方法规【档案来源】浙江省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关于建设生态省的决定(2003年6月27日浙江省第十届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四次会议通过)浙江省第十届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四次会议听取了省政府关于开展生态省建设情况的报告,进行了认真的审议 。会议认为,经过改革开放二十多年的发展,我省已进入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提前基本实现现代化的新阶段 。建设生态省,打造“绿色浙江”,是贯彻“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和党的十六大精神的实际行动,是我省加快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提前基本实现现代化的重要战略举措,是一项功在当代、泽被子孙的民心工程,合乎省情,顺应民意,意义重大而深远 。会议指出,我省相对优越的自然环境,良好的环境保护和生态建设基础,多年积累的雄厚物质基础和良好的经济发展势头,是推进生态省建设的有利条件 。要在省委的领导下,举全省之力,紧紧抓住21世纪头二十年的重要战略机遇期,坚持可持续发展战略,坚定不移地走文明发展之路,把我省建设成为具有比较发达的生态经济、优美的生态环境、和谐的生态家园、繁荣的生态文化、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现代化省份 。为此,会议作如下决定:一、统一思想认识,增强全社会可持续发展和生态环境保护意识建设生态省,就是要紧紧围绕发展这个执政兴国的第一要务,遵循自然、经济和社会发展的规律,树立集约、高效、永续的发展理念,努力转变经济成长方式,加快新型工业化步伐,大力发展生态经济,不断改善生态环境,实现人与自然的和谐,经济和社会的协调发展 。生态环境是承载经济社会发展的基础,已经成为一个国家和地区综合竞争力的重要组成部分 。保护和改善生态环境,不仅是保护和发展生产力,也是社会文明进步的标誌,关係人民民众长远的、根本的利益 。各级领导干部要深刻认识建设生态省的科学内涵,深刻认识生态省建设的重要性、紧迫性和艰巨性,统一思想,把生态省建设贯穿于现代化建设的全过程,树立全面的发展观,坚持以人为本,正确处理加快发展经济与保护生态环境、眼前利益和长远利益、局部利益和全局利益的关係,统筹城乡经济社会发展,努力实现经济社会发展和生态环境保护的“双赢” 。要加大宣传教育力度,广泛开展各类创建活动,建立有效的公众参与机制,不断增强全社会的生态环境保护意识和公德意识,促进生产方式、生活方式和消费观念的转变,大力营造推进生态文明建设的良好社会环境 。二、科学编制规划,明确生态省建设的目标任务建设生态省,是一项事关全局的战略任务 。省人民政府要科学编制和组织实施《浙江生态省建设规划纲要》,明确生态省建设工作的指导思想和基本原则,确定启动、推进、提高等各阶段的目标和任务,建立符合国家规定和我省实际的指标评价体系,正确把握区域经济发展与生态功能区划的关係,以人与自然和谐为主线,以持续快速发展为主题,以提高人民民众生活质量为根本出发点,以体制创新、科技创新和管理创新为动力,大力发展生态经济,改善生态环境,培育生态文化,全面打造“绿色浙江” 。各地都要根据《纲要》,从当地实际出发,编制本地区的规划,明确目标任务,积极开展创建生态市县和生态乡镇活动 。要按照不同生态功能区域的要求,因地制宜,分类指导,分步实施,有效推进 。三、围绕重点领域,扎实做好生态省建设各项工作建设生态省,是一项宏大的系统工程,必须着眼长远,立足当前,突出重点,狠抓落实,一任接着一任乾,一年接着一年抓 。要根据生态省建设的现阶段目标,围绕重点领域,认真组织实施一批重大建设项目 。要继续调整产业结构,最佳化产业布局,探索发展循环经济的有效途径 。大力发展生态工业,积极推行清洁生产,培育一批科技含量高、经济效益好、资源消耗低、环境污染少的优势产业、优势企业和优势产品,建设先进制造业基地 。大力发展生态农业,推广生态农业模式,扩大无公害农产品、绿色食品和有机食品生产基地规模 。加快城镇生态环境保护基础设施建设,提高全省的污染物处理能力 。建立污染源的长效管理机制,下大力削减污染物排放总量 。积极稳妥地开展“千村示範,万村整治”活动,努力改善农村生产生活环境 。稳定低生育水平,提高人口素质,改善人口结构 。加强水、土地、矿产、海洋等自然资源的合理开发和保护 。加快重点生态公益林工程建设,进一步提高森林覆盖率,发挥森林生态效益 。在生态省建设中,各地都要从实际出发,每年集中解决一些突出存在的生态环境问题,做到年年有新进展,年年有新成效,力戒形式主义 。四、坚持改革创新,为生态省建设提供有效的保障建设生态省,要进一步解放思想,深化改革,推进体制创新、科技创新和管理创新 。要建立生态省建设领导负责制、任期目标责任制和责任追究制,实行一把手亲自抓,负总责,层层落实领导责任 。各有关行政主管部门要按照法律法规规定的职责,落实责任,相互配合,齐抓共管,形成合力 。要改进和完善对领导干部政绩考核办法,把生态环境保护和建设的成效作为考核各地区各部门的工作成绩和干部政绩的重要内容,引入绿色GDP观念,不仅看经济指标,还要看人文指标、资源和环境指标 。要切实增加生态环境保护和建设的投入 。各级政府要把生态省建设资金列入本级预算,并逐年按一定比例增长,充分发挥公共财政在生态环境保护和建设方面的导向作用 。要以改革的思路,拓宽投资渠道,通过企业化、产业化、市场化运作,鼓励和支持社会资金投向生态环境保护和建设,逐步建立政府主导、多元投入、市场推进、公众参与的投融资机制 。省人民政府要认真研究,逐步建立和健全生态效益补偿机制 。加大向欠发达地区、重要生态功能保护区的财政转移支付力度 。继续实行鼓励退耕还林和下山脱贫的优惠政策,增加资金投入,加快退耕还林和生态移民的进度,促进这些地区加快发展 。要突出科技创新,积极推广套用环保科技成果、绿色生产技术和循环经济新技术,加强生态省建设的人才培养 。要扩大国际国内合作与交流,吸收和借鉴生态文明建设的优秀成果,加快生态省建设步伐 。五、加强法制建设,为生态省建设创造良好的法治环境建设生态省,需要法制的规範、引导和保障 。要根据国家法律和生态省建设的实际需要,抓紧制定和修改生态建设、环境保护、清洁生产和发展循环经济等方面的地方性法规和政府规章,进一步健全我省生态环境保护的法律制度 。要强化生态环境保护和管理,依法行政,公正司法,坚决制止和查处各类破坏生态环境的违法行为,依法惩处严重破坏资源、污染环境的单位和个人 。各级政府要每年向同级人大及其常委会报告生态省建设进展情况,接受监督检查 。各级人大及其常委会要採取执法检查、视察、评议等多种形式,加强对生态环境保护和建设法律法规执行情况的检查监督,保证各项法律法规在本行政区内的有效实施,依靠法治扎实推进和保障生态省建设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