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酒文化源远流长 。孔子曰:“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孔子是山东人,而山东人的待客之道那自然也是喝酒了 。热情好客的山东人能喝酒,当然不是酗酒成性,而是表达待客的热情 。无酒不成席、开怀畅饮、一醉方休是中国酒文化的精髓 。
网络配图
在古代,封建国君、帝王有很多都是嗜酒成性的 。有的国君和帝王整日沉溺在酒色之中难以自拔 。春秋战国时期的齐国,有一位叫淳于髡的齐国大臣 。当时的齐威王喜欢喝酒,动辄彻夜畅饮,很多大臣也都想劝谏威王,但想不出好办法 。淳于髡利用“说酒”成功劝说了齐威王 。
一次,淳于髡为齐国避免了一场战争,齐威王非常高兴,在后宫设宴,赐淳于髡酒喝 。齐威王问他:“先生喝多少酒才醉?”
淳于髡回答:“喝一斗酒也能醉,喝一石酒也能醉 。”齐威王说:“先生喝一斗就醉了,怎么能喝一石呢?”淳于髡说:“大王当面赏酒给我,执法官站在旁边,御史站在背后,我心惊胆战,低头伏地地喝,喝不了一斗就醉了 。假如父母有尊贵的客人来家,我卷起袖子,躬着身子,奉酒敬客,客人不时赏我残酒,屡次举杯敬酒应酬,喝不到两斗就醉了 。假如外出交游,遇到了很久不见的好朋友,高兴地讲述以往情事,倾吐衷肠,大约喝五六斗就醉了 。
网络配图
至于乡里之间的聚会,男女杂坐,彼此敬酒,也没有时间的限制,酒间又作六博、投壶一类的游戏,呼朋唤友,相邀成对,握手言欢不受处罚,眉目传情不遭禁止,面前有落下的耳环,背后有丢掉的发簪,在这种时候,我最开心,可以喝上八斗酒,也不过两三分醉意 。天黑了,酒也快喝完了,把残余的酒并到一起,男男女女挤坐在四周 。鞋子混杂,杯盘散乱 。
再如堂上的蜡烛已经烧完,主人又出去送客去了,而单留下我依然在座,这时女人的绫罗短袄的衣襟已经解开,略略闻到阵阵香味,这时能够隐约闻到她们肌肤的香气 。这个时候,我心里最为高兴,能喝下一石酒 。所以说,酒喝得过多就容易出乱子,欢乐到极点就会发生悲痛之事 。所有的事情都是如此 。”
网络配图
这番话一方面是说喝酒要有度,另一方面也是以此来婉转地劝说齐威王,告诉他无论什么事情都不可走向极端 。齐威王听信了淳于髡的话,停止了彻夜欢饮之事,并任用淳于髡为接待诸侯宾客的宾礼官 。
淳于髡对饮酒的高见,果然精辟 。不但劝说了齐威王,也道出了一个人能喝多少酒,要取决于跟谁在一起喝,怎样的方式喝 。不是吗!
【春秋战国鬼才淳于髡对饮酒的高见真是绝了!】
- 解读:中国历史上春秋战国时期的门客竟不如妓女
- 春秋战国时期越国的敢死队什么样?战斗力多强
- 秦一统七国,最难打的是哪个国家?从战国四名将就可以看出来 春秋战国统一难度历史之最
- 春秋战国时期,到底是什么到导致出了中国出现纷乱争霸局面呢
- 春秋战国上战场打仗的不是平民和奴隶而是贵族!
- 春秋战国时期一飞冲天的国君:楚庄王和齐威王
- 揭秘:倘若周平王不东迁的话还会有春秋战国吗?
- 雄霸春秋战国的少数民族:历史上真实的犬戎
- 古人的智慧揭春秋战国时期的四大改革家
- 春秋战国轶事:郑国因为一碗老鳖汤发生了弑君事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