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访比原链段新星:区块链一切性能指标均需代价( 二 )


这两点是公链设计中都必须考虑到的 。
Q3:比如我们要建立信任往往需要一片公地,确实,过往我们建立信任,需要庞大的大楼,这个大楼可能是银行或者某些担保机构,这是构建信任的成本 。如今,在区块链世界需要某些代价,且定形成新的区块链经济结构 。那么,比原是如何化解这些问题?
A:因为的确,区块链尤其公链不仅仅是一个软件系统,更是一个经济系统 。除了性能上的权衡 ,作为一个经济模型,如何架构?作为基底层还是扩展层?如何保持基本的稳定性?又赋予充分的放大的流动性?
比原目前方案:主侧链多链模型 。
比原的主链因为做的较早,在2017年做的白皮书,当时采用的是单链分层(账本、合约、应用三层),但分层只能采用一种共识机制,可插拔的共识从未真正实现 。故而也无法解决单一共识模式的弊端 。
近期主要做的是引入:主侧链多链系统,而非单链 。
主要有以下要点:
1、 业务逻辑上的分区(分块/分链),而非仅仅是简单的单一主链外加单链分层模型(但词汇上为了保持和2017版比原技术白皮书技术词汇一致,仍使用了“分层”一词,但是指业务逻辑分层,而非真实的结构分层) 。
2、主链上:POW以耗能确保安全、以计算共识保证不需许可的准入,物理上的去中心化,没有中心故障点 。基于UTXO扩展的资产模型,而非账户式模型 。开放程度上:主链完全的开放 开源,各方共享,自由外挂 。一个开放的技术公地 。功能上:比原的目标是“创造多样资产和可编程经济”,重要的资产的注册、登记、销毁等都在主链上完成 。而复杂的业务及涉及到状态、逻辑切换的,则转移到APP/DAPP,以及侧链上完成,实现业务数据的区隔 。
3、侧链隔离业务,联邦节点桥接主侧链 。
4、公共侧链促进多方参与,用DPOS等有效的经济调节模型的建立 。
这是出于资产、数据隐私性的考量,以及业务场景考量 。比如目前我们做的的共识节点的竞选,是需要有主链上资产锁定作为投票凭证,但投票及参选等都在一条DPOS+BBFT的侧链上完成 。另外我们之前有帮一个地方政府部门做的数据管理的项目,出于业务敏感性的需求,需要隔离管控,则在单独的一条侧链上 。
总体上比原链现在版本是一种模块、积木化的铆接模式,来解耦合,保证物理性能的高效,业务的完善支持和经济模型的灵活 。我们也在不断的尝试 。未来如何,不得而知,也许是一艘新的完全不同的特修斯之船,或者充满意外之喜 。不论如何,希望共同合作、进步与获益 。探索之路,也是成长之路 。
Q4:2016年您和OK徐明星一起编写了《区块链.重塑经济与世界》,这个应该是中信出版社出版的第一本区块链书籍,时隔3年,您觉得区块链给我们这个世界带来的最大改变是什么?三年前和三年后的区块链行业有哪些比较突出的变化?
A:又提到这本了,因为这本书比较早,是中信的第一本区块链书,所以出乎意料的畅销,以至于至今印了20多次,并出了台湾的繁体版 。若看最近的三年的变化,我认为最大的改变是:区块链以技术的力量,推动了“资产的数字化进程” 和“商业运作模式的变革” 。比如:以往的代码、数据等虚拟之物成为一种个人私有的资产,其确权、不被侵犯、加以保护是比较困难的,但区块链使我们看到了曙光 。以往跨越企业边界的大规模协作、开发、运营都是比较困难的,但区块链带来的加密经济体促成它逐步完善 。
Q5:我的感觉是,现在的圈内的人看到了一个一切皆可比特化并高速交易流转的加密数字世界,但是,我们都还在门外,没真进去 。您是怎么觉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