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纺织之都”在应变中蜕变 世界之最自营

“纺织之都”在应变中蜕变
“制造之都”探信心之三
若拿出一份最新出版的中国地图稍作搜寻,杭州湾南岸、会稽山北麓,一座处在丘陵与平原交会地带、行政区划呈独特“C”字形的小城,很容易映入观者眼帘 。
这座小城,曾在相当长的一段时期里,因“书圣”的到来而占据中国文化史发展的“C位”:东晋穆帝年间,王羲之在此处一场群贤毕至的盛会上挥毫写下《兰亭集序》,其人其事流传千年,至今仍为绝妙佳话 。
1600多年过去,当时被称为“兰亭”的地方,现在的名字叫浙江省绍兴市柯桥区 。1992年,当地建立了中国轻纺城,成为全国首个冠以“中国”的轻纺专业市场 。经过30多年发展,柯桥已成为亚洲最大的布匹专业市场所在地、世界最大的纺织贸易集聚地 。
进入21世纪第三个十年的柯桥,再次以它在面料轻纺领域雄厚的实力,进入中国纺织产业的“C位”阵列 。经历了三年新冠疫情的考验,如今的柯桥站在了时代发展的新起点上 。如何回望过去的路?如何走好当下的路?如何看待未来的机遇与挑战?
带着这些问题,采访人员来到柯桥蹲点采访,一探究竟 。
眼更亮,鼻更灵
回过头看,疫情这三年,对柯桥纺织人而言究竟意味着什么?
在采访中,企业家和中小商户说得最多的两个词语,是“蛰伏”和“风险” 。
“蛰伏”,本义指动物冬眠 。从2020年初开始,疫情让纺织行业经历了一场此前从未预料过的“寒冬”:市场需求总体不振、原料价格轮番上涨、物流渠道时断时续,这三大难题始终困扰着所有纺织从业者 。
最难的时间点,大致出现在2022年上半年 。
当时,往柯桥运货的卡车司机经常面临各种“下车难”“进城难”“卸货难”的尴尬,货车明明下了高速到了“家门口”,可就是“进不来”,发货商和接收商只能干瞪眼 。
绍兴良权纺织品有限公司总经理张永嘉说,那种差点“一夜白头”的滋味,终身难忘 。
在柯桥,不少布料加工商属于生产型出口企业 。按照惯例,生产型出口企业为保证春节后顺利复产,节前均作一定的备料安排 。然而,2022年末的疫情冲击让织厂停摆、染厂停岗的情况接踵而至,加之春节时间较早,备料一时成了大问题 。
库存剩余告急!对于不少企业而言,又得经历一次一边勇往直前、一边“手忙脚乱”的闯关 。
幸运的是,如今这些都渐渐成为过去 。2023年3月,当采访人员来到中国轻纺城时,这里的日均客流量已超过10万人次,快速回升至三年来的最高水平 。
一切,似乎都在逐步走向“正轨” 。然而,“风险”是否就此消除了呢?
“我觉得不会 。”浙江省印染行业协会会长李传海说,“但是,现在有风险,过去难道就没有吗?我们柯桥纺织人,就是在一次次与风险的搏击中走过来的 。”
李传海回忆说,2002年,他们的企业想打开一个西方国家的市场,但对这个国家的环保标准没弄清楚,弄错了印染染料,一笔100万美元的款项收不回来 。这次风险事件给他们上了“生动一课”——“生产标准不能‘坐井观天’,要弄清国际贸易规律,和国际先进水平接轨 。”
“做生意不怕‘事’,就看你怎么应对 。”绍兴皮尔波澜纺织品有限公司总经理力尚于说,一位商界前辈曾告诉他,老一辈纺织人经商挑扁担、推小车,新一代纺织人经商盖厂房、起高楼,时代在变、技术在变,关键是勇敢向前的信心不能变,无惧风浪的信念不能变 。
如何从一次次风险的侵袭中不断增强自身“抵抗力”“免疫力”,是摆在所有柯桥纺织人面前的“必答之问”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