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历史上十大刺客:风潇潇兮易水寒,壮士一去兮不复还 上 中国历史十大刺客( 三 )


道有往来人,好心劝止道:“此乃刺韩相之凶手,韩侯悬赏千金欲求其姓名,你不躲避,怎么还敢来辨认呀?”聂荣回答:“我知 。然聂政之所以蒙受屈辱隐迹于市贩之中,盖因老母在堂,我尚未嫁 。严仲子识政于屠贩之中,屈身结交,此深厚知遇之恩怎可不报!士为知己者死,聂政不过是因为我还活着,才毁坏自己的躯体,以免被人辨认出来牵连与我 。但我又怎能害怕被牵连而聂政的英名埋没呢!”话甫完,聂荣长呼三声“天”,即因悲哀过度、心力交瘁,死在聂政的尸体旁 。后有人感其姐弟侠义,收其尸厚殓之 。
聂政身怀武艺却甘愿为母及姐混迹于市贩中,激于严仲子国士之礼舍命相报,为免亲人受连累不惜毁容一死,他所求者,不过是那种知己相报的信念啊!而聂荌虽无惊人的武艺,却具有无畏的精神,为了信仰、亲人,不惜牺牲自己的生命,敢于挺身而出,其性格刚烈坚强,行事果决,重义轻生,也可称其为侠女呀!
“聂政刺韩王”的故事, 过了六百多年,西晋一位才智超绝、旷迈不群的人物嵇康,据此题材创作了《广陵散》 。主要表现的内容,如取韩、亡身、含志、烈妇、沉名、投剑等 。千年后重听此曲,不能不念及聂政,不能不遥想嵇康 。
【后世评论】
聂政最重要的是在侠的背后更闪烁着义的光辉,在聂政的故事中的实际包含着中国传统的孝与义的观念,当严仲找到聂政的时候,聂政说:“臣有老母,家贫,客游以为狗屠,可旦夕得甘脆以养亲 。亲供养备,义不敢当仲子之赐 。”严仲子固让,聂政竟不肯受 。(《战国策》) 。而当聂政从严仲子口中得知侠累(聂政要刺杀的对象)主张三家分晋、亲秦等不能为人们所接受的行为之后,激发了他的正义感,所以他的行刺才那样的义无反顾 。如果说只是报严仲子的知遇之恩就显得层次低一些,而聂政正是把知遇之恩与国家大义结合在一起,层次就高了 。
而在聂政自杀前“因自皮面抉眼,自屠出肠,遂以死 。”(《战国策》)为的是不牵连自己的姐姐,讲的是“悌” 。三字经中说“首孝悌,次见闻”,而他的姐姐说:“妾其柰何畏殁身之诛,终灭贤弟之名!”大惊韩市人 。乃大呼天者三,卒于邑悲哀而死政之旁 。(《史记》),后来其他国家的人听说了纷纷称赞聂政的姐姐是烈女,而他们姐弟的这种行为是最重要的是孝悌的观念和义的精神 。
聂政的侠义是于忠孝结合的,又能明大是大非的,所以才为后人敬重 。
Top3 鱼藏剑刺吴王僚——专诸
【人物简介】
专诸(?-前515),亦称:鱄设诸,春秋时吴国堂邑人(今南京市六合区),春秋末年吴国名厨,精通水产为原料的菜肴,尤以炙鱼闻名天下 。专诸是中国古代著名刺客之一 。鱼肠剑出于“专诸刺王僚” 。
【刺杀史记】
春秋末期吴国的公子光(即后来的吴王阖闾)欲杀吴王僚而自立,伍子胥把专诸推荐给公子光 。
公子光得到专诸后,待他为上客 。公子光厚待专诸,并敬其母,隔三差五就派人给专诸家送钱送粮,给专诸母亲送好吃的饭菜 。专诸感其思,以死相许,并献计,投王僚爱“鱼炙”之好,藏剑鱼肚,伺机行事 。为此,专诸特往太湖边学烧鱼之术,练得一手炙鱼的好手艺,然后见公子,光乃藏专诸于家中 。
专诸虽然感于公子的厚待而决心以死相报,但是却牵挂自己的母亲一旦自己死后没有照顾 。母亲知道了儿子的心事,告诉专诸,大丈夫立于天地之间,当做名垂青史之事,不要因为家庭小事而遗憾终生 。她对儿子说自己口渴,要专诸去取清水来喝 。专诸去取清水,回来后发现母亲已经吊死在后堂了 。他的母亲以死断绝了儿子的犹豫之心,免除了专诸的后顾之忧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