焰色反应


焰色反应

文章插图
焰色反应焰色反应,也称作焰色测试及焰色试验,是某些金属或它们的化合物在无色火焰中灼烧时使火焰呈现特殊颜色的反应 。其原理是每种元素都有其个别的光谱 。样本通常是粉或小块的形式 。用一根清洁且较不活泼的金属丝(例如铂或镍铬合金)盛载样本,再放到无光焰(蓝色火焰)中 。在化学上,常用来测试某种金属是否存在于化合物 。同时利用焰色反应,人们在在烟花中有意识地加入特定金属元素,使焰火更加绚丽多彩 。
焰色反应是物理变化 。它并未生成新物质,焰色反应是物质原子内部电子能级的改变,通俗的说是原子中的电子能量的变化,不涉及物质结构和化学性质的改变 。焰色反应是某些金属或它们的挥发性化合物在无色火焰中灼烧时使火焰呈现特徵的颜色的反应 。有些金属或它们的化合物在灼烧时能使火焰呈特殊颜色 。
【焰色反应】进行焰色反应应使用铂丝(镍丝、铁丝) 。把嵌在玻璃棒上的金属丝在稀盐酸里蘸洗后,(这是因为金属氧化物与盐酸反应生成的氯化物在灼烧时易气化而挥发;若用硫酸,由于生成的硫酸盐的沸点很高,少量杂质不易被除去而干扰火焰的颜色)放在酒精灯的火焰(最好是煤气灯,因为它的火焰颜色浅、温度高,若无的话用酒精喷灯也可以)里灼烧,直到跟原来的火焰的颜色一样时,再用金属丝蘸被检验溶液,然后放在火焰上,这时就可以看到被检验溶液里所含元素的特徵焰色 。
基本介绍中文名:焰色反应
外文名:Flame test
别名:焰色测试 焰色试验
原理:电子跃迁
内容:金属在火焰中灼烧的火焰颜色测试
套用1:鉴定某金属是否存在在于某化合物
套用2:某种金属是否存在在于化合物
历史焰色反应是一种非常古老的定性分析法,早在中国南北朝时期,着名的炼丹家和医药大师陶弘景(456 —536) 在他的《本草经集注》中就有这样的记载“以火烧之,紫青烟起,云是真硝石(硝酸钾)也” 。由于当时及以后的许多年里,生产力水平不高,这种方法一直没有得到广泛的套用及发展 。
焰色反应

文章插图
钾盐的焰色反应到18 世纪以后欧洲的近代化学时期,由于冶金、机械工业的巨大发展,要求提供数量更大,品种更多的矿石;同时,也为了降低生产成本,合理使用原材料及提高产品质量,因而对分析化学提出了新的要求 。德国人马格拉夫(1709~1782) 是这一时期的着名的定性分析化学家 。他的一项重要的研究成果是观察到了植物硷(草木灰,即碳酸钾) 与矿物硷(苏打,即碳酸钠) 的区别 。1762 年他系统地对比了这2 种硷转化生成的各种钾盐与钠盐的晶形、潮解性和溶解度,并发现钠盐和钾盐可以分别使火焰着上各自特徵的焰色 。从此以后利用焰色反应鉴别钾、钠盐就成为常用手段了 。后来有不少人也注意到,有很多的盐类、氧化物在火焰中也能呈现不同的颜色,例如格梅林在1818 年发现锂盐呈深红色、铜盐呈蓝绿色,但却不明白其中的道理 。而锂盐和锶盐都使火焰呈红色,这又影响了焰色反应检验物质的可靠性 。19 世纪中叶,德国着名化学家本生( 1811 ~1899) 设计製造了本生灯,它使煤气燃烧时产生几乎无色的火焰,温度高达一千多度 。本生利用这种灯研究各种盐类在火焰中呈现不同焰色的现象,试图根据火焰中的彩色信号来检测各种元素 。他同时点燃3 盏煤气灯,并分别往每个灯焰中滴加食盐溶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