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上高考大案:有县长为女儿保驾护航,有全县三分之一学生作弊 96之我国历史救援之最( 二 )


2013年6月8日下午6点多,钟祥一个考点结束考试后,一位监考老师发出求救信息,“正遭受几百学生围攻,我们正在考点办公室等待救援,试卷就在脚下,我们誓死保护试卷” 。学生和家长将石头、文具砸向老师,用板凳砸碎了考点办公室的玻璃,场面混乱不可控 。一个家长后来对警方说,因为监考老师没收了孩子作弊工具,“影响我儿子高考,我很气愤” 。
事后调查,有人花3万元买了答案,有人把手机缝在内裤里,有人带着改装后的手机和橡皮擦……这些办法在全新的金属探测仪、无线电检测车,特别是秉公执法的监考老师面前无所遁形 。也因此,发生了监考老师遭到报复的一幕 。
图/视觉中国
总结起来,高考舞弊时有发生,无外乎学校追求升学率、学生追求好成绩、家长视其为改变孩子人生的独木桥,作弊成了最“高效”的方式 。高考作弊甚至不是秘密发生的,而是一桩桩上演在光天化日里的巧取豪夺,权力、金钱、暴力共同在考场里上演 。
科技时代:间谍战、通信和生物识别大战
近10年,伴随手机和电子设备的普及,高考舞弊和反舞弊开始了人和科技的缠斗 。
2009年吉林松原作弊案,囊括了几乎所有沿用至今的“高科技”手段 。
2009年高考前夜,吉林松原市余扶县出了一桩丑闻,当地两名重点中学女教师因为出售作弊器材被捕 。这两位老师被捕时,正在考场组织“顾客”测试接收信号,而这段异常信号被负责监测的电信专家截获 。
警方从被捕老师处搜缴的器材,可谓五花八门,比起北京前门警察博物馆里展出的间谍器材,都毫不逊色 。有像红豆粒似的无线耳机,有装着电子屏的橡皮和手表,还有一种微型口腔骨传导耳机 。这种耳机不用放到耳朵里,直接放入口腔即可感知声音 。甚至还有一个文具套装,外表跟普通文具盒无异,里面的格尺却镶嵌着显示屏,可以清晰显示文字 。
图/IT时报微博
这些作弊器材的电波能传到二三百米之外,而在此范围内的旅店、居民楼都成了作弊团伙的藏身之所 。利用这些器材,内外协作,在每科开考1小时后,学生即可收到答案 。有意思的是,设备加上答案的价格也是分行情的,比如过了本科线收1.6万元,超过重点线要收4万元 。
在看守所里,主犯刘某说,自己最初在网上看到这个广告后,本来是为了圆女儿的北大梦,结果“上线”必须要拉人头才肯卖给她,于是她把这套设备卖给了身边27个学生,最后赚了44万,全都打给了“上线” 。
被捕后,当与女儿监狱内外两隔的主犯被问到是否知道女儿考得怎样时,她泪流满面,但一直不肯透露“上线”到底是谁 。可想而知,背后牵扯到的利益体给她下了多少恐吓 。
据事后统计,当年吉林松原公安机关一共收缴600多套这样的作弊器材 。相比于后来查处的当地高考保送生多是领导干部子弟的操作,这只是当地舞弊乱象的冰山一角 。但这些收缴和处罚并没有打翻舞弊产业链 。
2013年,吉林省实行了史上最严厉的“无声高考”:考生入场需接受金属探测器检查,无报警声方可入场 。但仍有贩卖作弊器材的人公然在当地报纸上打广告 。不少学生铤而走险,把接收器藏在鞋底、内裤,甚至缝进了卫生巾里 。
所谓道高一尺魔高一丈 。有家长爆料,为了逃避金属探测仪,学校让学生去买金属牙套,拿着医生开的证明,就可以带着作弊器堂而皇之地进入考场 。
据媒体报道,当年吉林省医院口腔科甚至掀起了集中开证明的高潮 。一份事后有关开具医疗证明的当地政府文件称,有488名考生开具了医学证明,在组织学生复检时,237名学生以“复检浪费时间”、“感到疲惫”等理由主动放弃 。后来,文件认定准备利用假牙“掩护”、进行高考作弊的学生有21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