炸龙


炸龙

文章插图
炸龙正月舞龙是客家地方的传统习俗,在我国的广西贺州、广东梅州、台湾苗栗县等等客家人聚集的地方,每年的正月五日以后,舞龙及鞭炮迎龙活动就逐渐的展开,到了正月十五日达到了高峰 。这个习俗从至少可以远溯到宋朝 。广西贺州的客家居民主要是明清两代分批次从广东的梅州迁徙而来,或者是从广东迁徙到湖南与江西后,再转迁到广西 。
【炸龙】传统炸龙年年舞,年年传统舞炸龙 。炸龙节至今已有上千年的悠久历史,如2008年6月宾阳炸龙节入选第二批国家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而吃灯酒是宾阳人民欢度炸龙节的一个重要的传统习俗 。这天也是正值正月十一那一天 。“灯盏花开欢盛世,酒香人醉乐绵绵”,这是古人讚颂宾阳灯酒节的诗句,也描绘了太平盛世喜庆丰年的美好景象 。到现在吃灯酒则是人们共同出资,“丁酒”仍是原来的“丁酒”,可是赋予了灯酒会时人们联络感情,规划创造美好未来等更多新意 。
基本介绍中文名称:富川炸龙
时间:正月初十至正月十五
地点:广西贺州富川瑶族自治县古明城
舞蹈简介广西贺州富川瑶族自治县新春期间从正月初十到正月十五有个特殊罕见的民俗事象“炸龙”,场面惊心动魄、野蛮刺激,观之如身临战场,硝烟瀰漫,火花纷飞,令人难以忘怀 。炸龙是一种最原始的肢体舞蹈,那一条条舞动的长龙,一串串炸开的鞭炮,如潮般涌动的人流,无不令人热血沸腾,每一个亲历过的人都会是终生难忘的 。从正月初十至十五,一连几天,富川古明城神楼里从早到晚香火缭绕,人声鼎沸,楼下的花街鞭炮声不绝而耳,喜庆气氛十分浓郁 。按照传统习俗,在上灯期间,新添丁的户主会连续几天宴请亲朋好友和整条街道的男女老幼,街坊邻里则敲锣打鼓和舞龙舞狮以示庆贺,人们都沉浸在节日的欢乐中 。每天傍晚,人们酒足饭饱以后,都到街上看舞龙和炸龙 。富川是桂东最偏僻的一个山区小县,富川炸龙始于何时,已无从查考,但与这里的一座古明城有关 。富川古明城始建于明洪武二十九年(1396年),城池历经数次重修,至今基本保存完好 。古明城有四座城门,四周有城墙护卫,城内有五条石花街道,在每条街道的中心位置,各建有一座坊表神楼,神楼是公共祭祀的地方 。
炸龙

文章插图
炸龙到了正月初十这一天,街道内在头一年有小孩出生的人家都要到神楼举行隆重的上灯仪式 。从初十至十五,一连几天神楼里从早到晚香火缭绕,人声鼎沸,楼下的花街鞭炮声不绝于耳,喜庆气氛十分浓郁,人们以此祈求孩子快快长大、一生平安,也就是在这几天时间里,神楼变成了灯楼 。按照传统习俗,在上灯期间,新添丁的户主会宴请亲朋好友和整条街道的男女老幼,街坊邻里则敲锣打鼓和舞龙舞狮以示庆贺,一连几天,人们都沉浸在节日的欢乐中 。随着社会的发展,在古明城的旁边和贺江对岸,后来又建起了五条街道,这些城外街道的建筑结构基本上与古明城相似,特别是神楼和上灯闹元宵的民族习俗完全一样 。最先的舞龙是在小巷内进行的 。每天傍晚,人们酒足饭饱以后,舞龙就开始了 。首先是拜神楼,其意是敬拜先贤和庆贺本街内又添丁添财了 。然后在喧天的锣鼓声中,开始在小巷内游行,每经过一户人家,主人就会不断地燃放鞭炮,龙舞到哪里,鞭炮声就响到哪里,看热闹的人们更是里三层外三层围得水泄不通 。到了正月十五这天晚上,热闹就达到了高潮 。晚上九点多钟,在县城中心的大街上和临街楼房的阳台上,黑压压地站满了人群 。不一会儿,一条条游龙从各个古城门飞奔着跑了出来,鞭炮声响起来了,响声越来越密,成千上万的观众追着游龙看热闹 。舞龙的队伍里,小伙子们一身黑色紧身装,头上裹着头巾,脸上戴着口罩,裤脚扎紧,双手高举龙身,不断地舞动着,巧妙地避闪着从四面八方甩来的鞭炮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