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洋科学与技术学院( 五 )

, 12, 2010: 1073-1079. (SCI收录)27. Minghao Wang (0607301) , Lixin Cao , Peisheng Yan , Ningning Wu , Fabrication and modeling of ultrasensitive label free impedimetric immunosensor for IgG based on Poly(o-phenylenediamine) film modified gold electrode. 2011 World congress on Engineering and Technology (CET), Oct. 28-30, Shanghai, China. (EI 和ISTP源) 28. 刘海萍, 马吉伟(0607301),毕四富, 李宁. 5052铝合金的无铬化学氧化工艺. 电镀与涂饰, 2011, 30(5):27-30. (中文核心)29. 高鹏, 董媛媛(0507301) , 张哲(0607302)等. 二乙醇胺、三乙醇胺对锌电极性能的影响. 电池工业 , 2011,16(1):13-16. (中文期刊)30. 胡会利 , 昝振峰(0607301) , 屠振密等. 硫酸盐三价铬电镀中铵盐的作用及影响 , 表面技术, 2011, 40(3): 94-97. (中文核心)31. 毕四富 , 龚超 (0507302) , 屠振密 , 李宁 , 配位剂对低浓度硫酸铬镀铬的影响 , 电镀与精饰 , 2011. (中文核心)32. 刘海萍, 夏文超(0607302), 毕四富, 李宁. 镁合金直接化学镀镍工艺及镀层性能, 电镀与涂饰, 2011, (2):15-18. (中文核心)研究生培养学科设定海洋科学硕士点海洋科学一级学科包括海洋化学、海洋物理、海洋生物、海洋地质四个二级学科硕士点 。研究重点以海洋科学为中心多学科交叉 。导师来自多个院系 , 承担“海洋科学”领域相关的国家级、山东省、国家海洋局、海军装备部等多项课题 。目前主要从事海洋防污技术、海洋生物资源利用、海洋新能源、海洋环境监测与生物修复、雷射和超音波海洋探测套用等方面的研究工作 。一、海洋生物资源利用研究:(1)海洋微生物资源利用工程:海洋微生物资源与多样性;高效、安全、环境友好的新型生物农药及其作用机制;利用基因组学、蛋白质组学和生物信息学等研究海洋微生物极端环境适应机理;海洋微生物新型活性物质及其功能 。(2)海洋功能食品与个体化营养工程:利用系统生物学手段 , 研究山东沿海地区常见疾病与衰老相关的分子(基因)网路结构及动力行为;建立个体化营养相关的营养基因组学资料库;研究海洋生物相关的食品有效成份在神经退行性疾病、肥胖症、痛风等预防和辅助治疗中的分子网路作用机制 。(3)海洋藻类生物技术:主要开展研究海洋微藻油脂积累的分子机制 , 开发高产油工程微藻 , 建立海洋微藻的油脂提取和转化的相关技术 。二、海洋环境与新能源研究:(1)海水养殖污染环境生物修复工程:研究养殖污染环境的生物修复理论与套用、微生物生理生态学与分子生态学、废水生物处理生态系统与工程 。(2)海洋加工废弃物的清洁高值资源化利用:研究海洋生物加工后严重污染环境的废弃物 , 利用选育的优良功能菌种进行生物催化与转化 , 开发功能保健品、宠物饲料、鱼虾参的免疫功能饵料、植物的生物肥料和生物药肥等 。(3)海洋污染环境监测与防控:研究海洋产毒藻类的快速检测与防控、环境质量监测与污染(源)事故监测的新技术新方法、海洋环境智慧型检测仪器和信息平台的设计与开发 。(4)海洋可再生能源利用技术:研究海洋风能发电的风场风能及发电系统数学建模、风场远程监控、风电场集中控制;研究海流能发电的关键技术及其对海洋自然水流、生态系统的影响 。三、环境友好海洋防污技术(1)低表面能海洋防污新材料的研发:研究新型低表面能含氟或硅预聚体的製备 , 聚合物涂料的机械性能 , 涂层表面拓扑学结构与防污性能的关係 , 从而探索具有持续防污特性的无毒防污涂层 。(2)智慧型纳米抗吸附材料海洋防污技术:研究以具有可控释放智慧型纳米粒子为目标的新型防污体系 , 包括有机纳米粒子的可控制备、纳米粒子与底漆的相容性、涂层的机械性能、防污效果和使用寿命等 。(3)仿生微纳技术在海洋防污的套用 通过对化学、生物学和涂层加工工程的多学科的交叉 , 研究具有可抑制海洋微生物在涂层表面生长的方法 , 具体包括基因网路技术 , 可控释放具有生物活性蛋白质水解酶相关生物技术等在无毒海洋防污工程的基础与套用研究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