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共园林 潮州西湖


公共园林 潮州西湖

文章插图
潮州西湖(公共园林)【公共园林 潮州西湖】潮州西湖----中国传统公共园林,饱含着八大要素:①依山傍水 ②曲径通幽 ③茂林修竹 ④奇石异峰 ⑤亭台楼阁(桥、堤)⑥寺观祠庙 ⑦碑刻联语 ⑧名人传说 。山倚湖苍翠,湖傍山青黛 。昔时是潮州古城的护城濠,俗称“城壕池” 。今天随着城市建设重心的西移,这里已成为古城区与新城区绿色的分水岭,也是名城腾辉一脉相承的纽带 。在贯彻实施“保护古城区,建设新城区”的城建方针中,两者当互相兼顾、齐驱并进 。假若潮州的城建规划已定位在山水园林式之中,那幺,西湖便是古城区一片碧绿的园林肺叶,堪称新世纪环保城市的绿色明珠西湖古昔是韩江的支流,也是崩堤沖成的瘦大湖 。
基本介绍中文名:潮州西湖
地理位置:广东省潮州市潮州城西郊
历史:始于唐,毁于元,盛于明
记载:《方舆纪要》
景点:寿安岩、奇石馆、寿安寺
历史据《方舆纪要》载:“绵亘十余里 。”到了唐代筑了北堤,才把它与韩江切断,成了宽阔长形的大湖 。唐肃宗乾元年间(758-759年),皇帝下诏,天下临池带郭处设定放生池八十一处,这西湖便是其中一处(过去西湖山麓尚刻“放生”二字,现在湖心亭南侧有一池,称为放生池) 。因与西湖依傍的葫芦山,对护卫古城有天然屏障的作用,历代官府均重视对它的修筑、浚疏 。值得一提的是南宋时知军州事林骠及知州林光世,他们对西湖和葫芦山都有不少建设 。林光世还写了篇《浚湖铭》留世 。到了元代,潮州战乱把西湖景物毁了不少 。在洪武初年又因潮州大修城墙,採用去大批石块,还把湖填了一半,称作城壕 。后来曾陆续重建一些景观 。到了清朝,因屡遭兵燹,西湖景物,又多数被毁 。清康熙十二年(1673年),还在西湖山筑腰城,防御“三藩”之乱 。刘进忠的反清,又使西湖变成挖壕沟、围栅栏、设炮台的兵家要塞 。到了民国时更被军阀洪兆麟占为私家园——“洪园” 。故有人把西湖的简史概括为:始于唐、着于宋、毁于元、盛于明、芜于清,民国不清不明,于今湖绿波平 。
公共园林 潮州西湖

文章插图
潮州西湖景区介绍这里除了极富有诗情画意的“西湖渔筏”的景致之外,沿湖滨至山下,名胜古蹟,楼台亭榭,比比皆是,有的天然成趣,有的人工雕琢,总要把西湖妆扮成“秀色可餐”的园林 。且每个景均有一个雅称,如“古洞佛灯”、“水仙夜月” 。“梅庄新雪”、“紫竹钟声”、“钓台秋色”等等 。现已多数无蹤迹可寻,但那些动人的传说仍为人们津津乐道 。
公共园林 潮州西湖

文章插图
潮州西湖活人洞颇具传奇色彩的是“活人洞”和寿安岩下的仙客留题 。在北岩的“李公亭”后,有一个狭长的石洞,高不及3米,洞内却可容十多人 。从靠“李公亭”一端进去,沿着狭长的洞道向北到另一出口,洞壁上还镌刻有逸史诗,这个洞便叫“活人洞” 。据说明万曆年间(1592年),有人到此游玩,正为拟这个洞名而三思,忽见有一个孩子掉人湖中,赶快下去把他救起,于是便把此洞命名为“活人洞” 。洞内还有记叙当时事件的石刻题记:“万曆壬辰九月三日,郡人林乔松、张志可,刘兴学、陈明登此,午见苍童渡溺湖中,拯活书 。”这也许是小孩的亲属为鸣谢这四个“英雄”而刻的 。寿安岩寿安岩在活人洞东北边,结构奇特,怪石重叠,古树浓荫,似一座大型园林盆景 。岩上刻有“寿安岩”三字和一些记事石刻 。最有趣的是岩前石壁平直,有如刀切 。在这石壁上刻有两行诗:“有客重来山柏翠,何人不及洞湖清” 。岩前一块大石横倒,上面刻了明朝十二个举人的名字,也有人称“举子石”,这些名字也是横卧着,粗看是自然的倒斜,实际上却隐含了一个耐人寻味的传说 。据说这块横倒的大石,原是连在寿安岩上的 。由于这里风景十分优美,明末有十二个举子看中了这风水宝地,便把自己的功名刻在岩前平石上,想因此留芳千古 。可是后来清兵人关,明朝亡国,这些举子中大多数在国难当头,山河破碎之时,为了功名利禄,投靠清廷,做清朝的官吏 。当时,潮州还处于不清不明的时期,潮人每过此地,便指着石中降清者痛骂 。久了,连岩石也感到同这些人连在一起十分羞耻 。相传在康熙年间,一个风雨交加的夜晚,雷鸣电闪,“轰隆”一声,把岩石崩裂了,那刻着十二举子的石头,就像遭刀劈一样,从高处跌落在岩脚,半截埋进泥土里,这些名字也就需横看才行 。在石块裂开后的切口,潮人看到前述的两句诗 。粗读好像一般的咏景诗,但仔细品味,却别有寓意:“山柏翠”与“山破碎”音相近,“洞湖清”与“痛胡清”又谐音 。看看字迹,又仿似在岩石崩裂前就刻在里面的 。究竟清代谁敢刻这首藏有“反骨”的诗,谁也说不清,故大家只能称之为“仙客留题”罢了 。其实这只是一个附会的传说,十二举子里有明万曆年间壬午举人林熙春,他是癸未进士,官至工科给事中、户部左侍郎,荣归乡里后造福地方,兴修水利,倡建江东急水塔等,为人民办了很多实事、好事,到80岁去世,并没有为清廷效力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