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722年12月24日 (壬寅年冬月十七),清朝雍正帝胤禛登上帝位 。
清世宗爱新觉罗·胤禛(公元1678年—公元1735年),满族,母为康熙孝恭仁皇后乌雅氏,清圣祖玄烨第四子,是清朝入关后第三位皇帝,1722—1735年在位,年号雍正,死后葬于清西陵之泰陵,庙号世宗,谥号敬天昌运建中表正文武英明宽仁信毅睿圣大孝至诚宪皇帝 。雍正在位时期,置“军机处”加强皇权、“火耗归公”与“打击贪腐”等一系列铁腕改革政策,对康乾盛世的连续具有关键性作用 。
争夺皇位
雍正帝(1678年-1735年),姓爱新觉罗,名胤禛(zhen),满族,康熙帝第四子 。胤禛是德妃所生之子,《清史稿·世宗本纪》上说他“有异征,天表魁伟,举止端凝 。”他于康熙三十七年(1698年)被封为贝勒,四十八年(1709年)晋封雍亲王 。此间诸皇子为谋求储位,各结私党,勾心斗角极为激烈,当时的太子胤礽两立两废,争夺储位斗争转入暗处而更加激烈 。胤禩因争夺意图过于明显而被康熙斥责疏远 。胤禛表面不问时事,沉迷释教道教,自称“天下第一闲人”,与诸兄弟维持和气,暗中与年羹尧与隆科多交往,加强自己的势力集团,同时向父亲表现孝顺,以赢得康熙的信任 。康熙六十一年(1722)十一月十三日(新历:12月20日)康熙帝在北郊畅春园病死,他继承了皇位,次年改年号雍正 。
胤禛即了帝位之后即重用康熙十三子胤祥,而康熙皇八子胤禩先是被安抚封为亲王,后被削宗籍和圈禁,并被改名为"阿其那"(一解释为待宰的鱼),康熙的皇九子胤禟发往西宁, 后被削宗籍和圈禁, 并被改名为"塞思黑"(意思为讨厌的人) 。康熙的皇十四子胤禵先是派去守陵,再后来受圈禁 。康熙皇十二子胤祹被降爵,后康熙的皇三子胤祉也被革爵圈禁 。
从雍正年间到如今对雍正篡位的议论不绝于耳,关于皇位是否合法的问题,由于史料缺失,目前仍然没有明确 。流传的把"十改于"的改诏之说显然并不成,因为现存的康熙遗诏是身故后由雍正和大臣们拟就并颁布天下,并非康熙真迹,所以遗诏不能说明问题 。主张正统继位说的学者们认为,晚年康熙最宠幸的是皇三子,皇四子和十四子,康熙晚年选择十四子出兵边塞,这对于即将拥立的继承人是不科学的 。按照正统继位说学者观点,康熙正是看到其执政后期国家存在的诸多弊病,又了解雍正的为人和行事风格,故雍正的即位是完全合理的 。
加强皇权
雍正帝在祖先基础上继续加强皇权,从两方面入手:
第一、强化密折制度,扩大密折的范围和内容 。密折起于康熙二十年 。密折有助于皇帝更好地了解下情,掌握动态,有针对性地制定措施,有效地实施统治 。为充分发挥密折作用,雍正帝把递密折的范围扩大到布政使、按察使、学政等,内容则扩大到生计、风俗等方面 。
第二、设军机处 。雍正七年,因用兵西北,以内阁在太和门外,恐漏泻机密,始于隆宗门内设置军机房,选内阁中谨密者入值缮写,以为处理紧急军务之用,辅佐皇帝处理政务 。十年,改称“办理军机处”,简称“军机处” 。军机处的大臣由皇帝挑选,由内阁大臣兼任,他们直接听命于皇帝,跪受笔录,他们的活动都是在皇帝的监督下的,旨意完全是按皇帝的话记录的 。可见,军机处本为办理军机事务而设,但因它便于发挥君主专制独裁,所以一旦出现之后,便被皇帝抓往不放,不但常设不废,而且其职权愈来愈扩大 。
军机处的设立是清代中枢机构的重大变革,标志着清代君主集权发展到了顶点 。
历史点评:与康熙帝一样,雍正帝勤于政事 。他宵衣旰食,夙夜忧勤,按照今日事今日毕的原则办事 。后人收集他13年中朱批过的折子就有360卷 。经过13年的励精图治,使满清帝国各方面在康熙时期的基础上更上一层楼,为康乾盛世的创建作出了巨大贡献 。他一生中在大臣的奏折中总共批阅超过千万字,过劳死的说法甚为可信 。
- 揭秘雍正最宠爱的妃子:乌拉纳喇氏
- 雍正死后为何埋在清西陵难道是心虚帝位不正
- 年仅13岁便登上皇位大权却掌握在舅舅手中!
- 英宗被俘虏回来后是如何重新登上帝位的
- 诸葛亮杀死魏延大揭密:恐刘禅驾驭不了?
- 雍正杀了他哪些兄弟雍正为什么要杀大将年羹尧
- 雍正登基为帝之后,为什么他的生母拒绝太后的封号?
- 安禄山是怎么死的?揭密是如何被他儿子杀死的?
- 雍正皇帝为何宁用贪官也不用无能清官?
- 他的死被历史学家们称之为雍正八案的首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