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德明君李世民的真面目:狭隘虚伪爱耍阴谋( 三 )


李世民只好打消这个念头,但心里的结却并没有马上解开:“魏征不主张进行封禅,是不是认为我的功劳不高、德行不尊、中国未安、四夷未服、年谷未丰、祥瑞未至呢?”
大概就是出于这种想法,他在贞观六年做了一件让人啼笑皆非的事情 。他释放了三百个犯死罪的囚犯“回家跟亲人诀别”,并要求他们在一定期限内返回来 。苍天在那一年不知怎么就开眼了,囚犯们居然在规定之期限内都返回来了 。李世民大喜之下又把这些人无罪释放了 。万民景仰李世民,文人们开始筹划“仁德”之君李世民的教化之道 。
大凡天下的蠢事都是因为某种人抱着某种不可告人的目的做出来的 。李世民放死刑犯无非是想让天下人知道自己的仁德感化了这些混蛋,但顾此失彼,在天下人赞叹他的教化之功时会怀疑一个问题:既然皇帝的道德感化已经做到了如此之地步,为什么监狱里还会有这么多犯大罪的人?
中国有句俗语叫“顾头不顾腚”,李世民此举正是此俗语的演绎 。
他做的第二件事就是看国史 。贞观九年(635年),李渊刚一去世,李世民就迫不及待地要看国史,时任谏议大夫的朱子奢就是不给他看,并说,如果您一旦看了,发现里面有不利于自己的地方肯定要修改 。如此,后人从史中还能得到什么呢?
网络配图
李世民在这个时候也不纳谏如流了,用自己夺来的皇帝权力把《高祖实录》与《今上实录》看了个遍 。他发现了好多问题,就像我们今天发现别人日记里有对自己的反面评价一样 。倘若我们发现这种情况,就会把写日记的人揍一顿 。因为我们没有必要涂改,毕竟我们是个小人物,世人没有了解你的必要 。
可李世民不同,他是一朝之主,一国之君 。无论是当时人还是他的子孙们还是后人都有了解他的渴望,而解决这种渴望的途径就是看当时的皇帝实录,也被称为起居注 。起居注是专门写皇帝日常生活和言论的,皇帝无权干涉,这是历来的传统,历来的皇帝都没有看,尊重史官的职权和地位,而史官也是公正直书,从不掩饰什么,从不害怕皇帝打击报复 。但李世民这个所谓的明君却做了一惊天动地的大事,正如他当初杀兄逼父一样的惊天动地 。他看起居注给唐朝后来所有的皇帝开了个坏先例,破坏了这个制度 。
其实,他只是看倒没有什么大不了的,至多会留下违反先例的骂名 。但他还改 。他找来被后世称为奸佞的许敬宗修改之 。把玄武门之变和建成太子的事情一概涂改之,实在改不动之处便闪烁其词,于是,史书中便有了唐朝开创之初的一切战役功劳要么是李世民一人所有,要么李建成不过是沾点星光而已 。他甚至还诋毁自己的亲哥哥(这可能并不是他本意,而是那可恶的许敬宗搞的鬼) 。《旧唐书》里面说“建成、元吉实为二凶”、“建成残忍异常” 。这是比较客气的,《资治通鉴》的作者司马光不加细查就开始骂上了“建成庸劣” 。
其实把建成太子的品德这样一改,倒反显出李世民的品德不怎么样来了 。如果李世民的品德很好,还至于用“踩矬子显身高”这种愚蠢的方法吗?
后世提到李世民,便和贞观之治与纳谏如流等同起来 。不可否认,李世民的确让大唐步入了封建史上难得一见的盛世 。据说当时丢了东西在路上,回头还能找回来,晚上睡觉不用关门 。真是乾坤朗朗,苍天可鉴 。
其实,贞观之治的出现先有李渊打下了坚实的经济与政治基础,后有诸多谋臣的辅佐,打一个不雅的比喻,随便放到龙座上一个人,只要不是白痴,都能做到此一点 。
关于他的纳谏如流,从贞观后期他和魏征的一段谈话里可看出背后的意义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