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德明君李世民的真面目:狭隘虚伪爱耍阴谋( 二 )


他的猛将李君羡,因促成了“便桥之盟”,所以李世民当着众臣夸奖道:“使皆如君羡者,虏何足忧!”但就是这样一位功臣却在不久后被李世民杀掉了 。早在贞观初,白日接连出现太白星,有太史占曰:“有女人要当皇帝 。”其时又有谣言:“当有女武王者 。”
网络配图
有一次,唐太宗大宴群臣,行酒令,各言小名,李君羡就把自己的小名“五娘子”说出来 。李世民张着嘴半天没回过神来,好久,才阴笑着说道:“明明是一个男儿,怎么叫女孩子的名字?”
又因为李君羡官邑属县名里都有“武”字,李世民觉得太史之占和谣言很可能要验在这个李君羡身上 。他当初想要杀建成太子时也造了许多谣言,难道这个李君羡……
不怕一万,就怕万一 。不久,他把李君羡调到华州做刺史,又密令御史弹劾他 。如他所愿,一份“李君羡与狂人为妖言,谋不轨”的奏书到了他面前,他马上下令斩之 。
如果建成太子有一点李世民的狠毒之心,元吉根本就不用死了 。元吉临死前很可能后悔,遇到了太子建成这样“老实”的笨蛋,不然,死的定会是李世民,而不是他 。
历史就是历史,由不得半点假设 。但是因为抱着对建成太子太大的遗憾与对李世民的仇恨,不得不假设一番 。从古至今,区分一个君主是否昏与明、庸与聩的标准似乎就是他的业绩 。而这种业绩是留给后人的,也就是说,后人才有资格评价谁是明君谁是昏君 。这后人里还分两种,一种是文人,一种是普通百姓 。
事实上,在任何一个朝代,百姓对上都所知甚少 。对于“兴,百姓苦;亡,百姓苦”的封建社会来讲,百姓诉苦的时间要远大于他想要了解朝廷内部形势的时间 。大唐虽然太平强盛,但跟老百姓没有太大关系 。所谓太平,不过是收老百姓的税顺利一些;所谓强盛,不过是让境外的诸族臣服而已 。
现在无法了解当时老百姓对李世民的评价到底是什么样的了,即使有,恐怕也不能置于史书 。况且,前面已经说了,老百姓根本就没有时间和心思去参加时政 。所以,太平盛世之于老百姓,就是能有短暂的安生时间来过日子而已 。
后人中的老百姓会以“明君”二字评价李世民,因为他开创了太平盛世 。而后人中的文人却不这样看,他们在肯定太平盛世的同时还会对皇帝之位的来龙去脉进行理论 。他们理论的结果就是李世民“皇帝之位”来路不明 。在他们这里,“明君”二字已经去掉了“明”字 。
在前面我们讲过,贞观之治的出现是高祖李渊奠定的基础和诸多名臣共同作用的结果 。那么,假设是建成太子当国,根据他的个性与品行,他自然也会将大唐带到太平强盛的境地中来 。他还会成为世人眼中的明君 。
但他失败了,他没有坐上本该是他坐的龙椅 。因为他遇到了李世民,一个比他在心机上要高出许多,但在品德上要差许多的李世民 。
李世民夺得帝位后,做了几件让今天的有识之士大加怀疑的事情 。
贞观六年(632年),大臣们都请求李世民去泰山封禅,借以炫耀功德和国家富强 。李世民也做如是想 。但魏征却反对说:“陛下虽有以上六德,但自从隋末天下大乱以来,直到现在,户口并未恢复,仓库尚为空虚,而车驾东巡,千骑万乘,耗费巨大,沿途百姓承受不了 。况且陛下封禅,必然万国咸集,远夷君长也要扈从 。而如今中原一带,人烟稀少,灌木丛生,万国使者和远夷君长看到中国如此虚弱,岂不产生轻视之心?如果赏赐不周,就不会满足这些远人的欲望;免除赋役,也远远不能报偿百姓的破费 。如此仅图虚名而受实害的事,陛下为什么要干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