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愿做亡国之君的悲情皇帝:光绪

在清朝历史上命运最为悲情的皇帝莫过于光绪皇帝了 。若论悲催,也许要数他的前任同治皇帝 。堂堂九五之尊据说死于令人尴尬的梅毒,但作为一个本应肩负历史重任的君王,实在是令人鄙夷,丝毫不值得同情 。

但光绪皇帝不同,作为日暮黄昏的满清帝国的倒数第二任皇帝,他不忍心看着自己的帝国在浑浑噩噩中一步步沉沦 。他决心振作,要通过自己的微弱之力来扭转历史趋势,让中国重新焕发蓬勃朝气 。
光绪的一生是苦难的一生、傀儡的一生、悲情的一生 。他本是满洲亲王的儿子,本与帝位无缘,若真如此,也许反而对他来说是幸运的 。谁能料到他的前任以戏剧性的方式离别了帝位,历史将其推向了激荡的漩涡之中 。
同治十三年(1874年),同治帝去世,这一年载湉(光绪)四岁 。同治皇帝突然病逝,对清帝国高层来说无异于一场大地震 。帝国的最高权利出现真空,继承人问题成为帝国稳定的关键 。同治帝死后仅两个小时,慈禧慈安两位太后和满洲亲贵、军机大臣们在养心殿西暖阁召开了紧急会议,商讨该由谁来继位 。
网络配图
军机大臣的意思是国家为重,必须要立一位年富力强的宗亲 。但这一提议遭到了慈禧的反对,原因很简单:将来的皇帝如果是个年富力强的成年人,慈禧哪里还有垂帘听政的资格,这不是要让自己放弃梦寐以求的权力在政治上靠边站嘛 。所以这个提议被无情否决 。
按照宗法礼制,现任皇帝死了,最常见的做法是在宗亲中挑选一位后辈来入嗣同治帝,以他儿子的名义继位,但是慈禧却表示反对 。这就有点奇怪了,从历史经验来看,太后为了保证权力,往往要立一个年幼无知的小孩子,历史上大名鼎鼎的西汉太后王政君就是这么干的,那为什么慈禧不同意呢?
【不愿做亡国之君的悲情皇帝:光绪】因为如果按照这一方法,慈溪就是下任皇帝的奶奶,这中间还隔着一辈呢,将来小皇帝再年幼也有长大的一天,如果跟自己关系不亲,自己迟早还要靠边站,这是慈溪绝对无法接受的,所以必须要找一个跟自己血缘密且容易操控的幼子 。
慈禧当着众臣的面宣布由醇亲王奕譞年仅四岁的儿子载湉以慈禧儿子的名义来继承大统 。为什么要选择载湉呢?因为载湉的母亲是慈禧的亲妹妹 。既跟自己血缘亲近,又是个懵懂无知的幼子,简直就是上天专门为慈禧准备的礼物 。
听到这一结果,载湉的生父醇亲王奕譞当场嚎啕大哭,这绝不是矫揉造作,作为事件的当事人,他太清楚当中的厉害关系了,自己的儿子哪里是去做皇帝,根本就是去做傀儡,去做慈禧手中把玩的棋子 。也许事后奕譞冷静之后会心存侥幸,幻想儿子的未来也许会是康庄坦途,但历史冰冷,奕譞的这场大哭,便已预示着光绪未来下半生的悲情命运 。
网络配图
光绪这一生共做了34年的皇帝,在历代皇帝之中可以说是少有的任职时间较长的皇帝了 。可惜他的那位“监护人”太能活了,以至于他这一生永没有出头之日:他比慈溪还要早死一天!
清朝是个祖制极严的朝代,按照传统,后宫是不得干政的 。随着光绪的长大,亲政是必然的,纵然是手握大权的慈禧也不能阻拦 。于是慈禧表面大方同意光绪亲政,但仍在暗中把持大权 。十八岁便亲政了的光绪帝意气风发,他决心施展手脚实现国家中兴 。
就在亲政仅仅五年后,他便面临着人生的第一个重要挑战:与日本的甲午战争 。
1894年,朝鲜发生动乱 。作为宗主国的清朝自然要派兵去摆平,这个时候日本也把手伸进来了 。通过明治维新,日本的国力蒸蒸日上,决心要跟清朝掰掰手腕 。于是日本发扬了它的“优良传统”:偷袭 。1894年7月25日,日本不宣而战,在朝鲜丰岛海面袭击了增援朝鲜的清军运兵船“济远”、“广乙”,丰岛海战爆发 。消息传来,年轻气盛的光绪帝愤然宣布开战 。可惜深居皇宫中的光绪哪里了解自己的国家到底腐朽到了什么地步 。战端刚开,清军便一溃千里,日军秋风扫落叶般连连取胜,“蕞尔小国”轻易地击败了“天朝”,这场失败,对年轻气盛的光绪打击之大可想而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