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是中国儒家思想中的问题,孟子讲人性本善,荀子讲人性本恶,扬雄主张人性是善恶混合,公孙子主张人性无善无恶 。究竟那一个的主张较对?大致上,后人喜欢靠在孟子的一边,因为孔孟才是儒家的正统思想 。因此,也可以说佛教是主张人性本善论的 。佛说‘大地众生皆具如来智慧德相’,一切众生皆有佛性 。这是主张佛教性善论的根据 。事实上,佛教虽可说是性善论,也可说是性恶论,佛教的本质,却是既不属于性善论,也不属于性恶论 。众生皆有佛性,是性善论;众生皆由于无始以来的无明覆障而致尚未成佛,这是性恶论 。因为,性善论者可以防恶而还归于善,性恶论者则可以去恶而成其善;两者观点不同,目的却是一样 。所以,佛教可以左右逢源而适其所适 。
【解读:自古以来佛教的释义是否是主张人性本善?】若从根本上说,儒家的性善论也好,性恶论也好,他们都是仅仅讨论当下一生的本性问题,说性本善与性本恶,是从哇哇堕地时算起的,今生以前的善恶行为──业,他们没有能力追究,今生死后的善恶行为,他们也无从再追究 。孟子偏重了理性价值,所以说性善,荀子著眼在物性的转变,所以说性恶,其实,他们都只看到了一面而忽略了另一面 。从这一点上说,佛教既非性善论,也非性恶论 。因为,佛教看众生,是从无始以前看起,一直看到最终的目的达成──成佛,从当下的一生根本不能论断善恶;在众生来说,善的佛性与恶的无明,根本就是难兄难弟,分割不开,有佛性的时候,就已有了无明,它们是一体的两面,在生死,是无明,出生死,是佛性 。物性是从无明开出,理性是由佛性萌芽 。所以,说我们的本性是善,固然不对,是恶,也是不对 。若从当下的一生而言,善与恶,理性与物性,乃是与生俱来,投于善则善,投于恶则恶 。
照这么说来,佛教是同于扬雄的善恶混合论了?那也不是,佛教主张:无明烦恼,是可以逐渐降伏而分分断除的,无明断尽了佛性也就圆成了,这就叫做断烦恼证菩提,了生死入涅槃 。在生死的凡夫位中,烦恼是恶,佛性是善;一旦证了菩提,入了涅槃,根本也没有善恶可言 。善恶问题,仅是世间法中的观念,出世法中,乃是无善无恶的 。善别于恶,有善必有恶,所以佛教的目的,既不讲恶,也不讲善 。其实善恶问题,纵是世间法中,也是没有绝对的,正像毒药可以毒死人也可救活人,良药可以救人也可能杀人一样 。因此,圣位的佛菩萨,他们本身固然没有善恶可言,他们看众生也没有善恶的区别,唯有如此,才能怨亲平等而来普度众生 。善与恶,不过是凡夫众生的自我执著而已 。但这也不同于公孙子的无善无恶,因为在现实世间的凡夫位上,人性并非没有善恶,出世之后,才没法加上善恶的名目 。正因为佛教的善恶观念,是没有永恒性的,是要彻底废除掉的,如果一定要给佛教加上一个关于人性的甚么论,那就只好勉强地叫做善恶解脱论吧 。
- 解读秦淮八艳之一柳如是忐忑的人生,三次恋爱终归白绫
- 解读后主李从嘉为什么又叫李煜
- 武王伐纣的另一种解读:讨伐纣王缺乏正确理由
- 多模态情感识别-MISA: baseline解读
- 瞰奥·解读|一枚金牌里,你猜有多少黄金? 中国金牌平历史之最小
- 揭秘佛教舍利子是如何形成的?
- 解读三国中魏延和杨仪究竟是什么关系
- 丰田汉兰达,丰田汉兰达好吗
- 武则天晚年为何推崇佛教强制百姓不许杀生吃肉
- 大势至菩萨的故事介绍大势至菩萨是男是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