史上投敌卖国的汪精卫刺杀载沣是怎么回事

在中国近代史上,提起“汪精卫”这个名字,人们想到的最多的应该是他投敌卖国,背叛革命沦为应该彻头彻尾的汉奸,但是很多人不知道的是,在汪精卫青年时期,他对祖国是满怀热情和希望的,为此他也曾加入过由孙中山创立的同盟会 。他还策划过一桩震惊一时的暗杀计划,暗杀的对象是当时中国实际上的统治者,末代皇帝溥仪的父亲监国摄政王爱新觉罗·载沣 。
图片来源于网络
1905年,汪精卫加入同盟会,希望以革命的力量改变中国积贫积弱的命运 。他主张彻底推翻清政府的统治,建立一个民主、自由的新国家 。但是四年的时间过去了,革命党人虽然组织了多次旨在推翻清政府的起义活动,但是因为种种原因最终都失败了 。汪精卫不能接受失败的结果,他便决定通过暗杀清政府的重要成员来显示革命党人的力量和决心,从他“化自己为灰烬来煮成革命之饭”这句话中可以看出当时他的意志之坚定 。
他的这种为革命献出一切的精神还吸引了后来他的妻子陈壁君对他的爱慕,陈当时便决定与他一起施行暗杀计划 。汪精卫和陈璧君等四人经过商议之后,把目标锁定为监国摄政王载沣 。他们通过各种途径了解了载沣的出行或习惯之后,他们决定在载沣经常走过的甘水桥用炸弹暗杀他 。为了确保暗杀成功,汪精卫特地找人做了一个一尺高的大铁罐,里面装满了炸药 。值得注意的是当时并没有遥控引爆技术,就是说如果炸药爆照,那么作为引爆者的汪精卫也是必死无疑的 。
但是因为他们在埋炸药时误把路人当成了警察,急忙逃离,导致了计划的失败 。后来当他准备再次埋伏炸药时很快被抓获,但是汪精卫即使在警察面前也是从容不惧,甚至还对他们宣传革命思想 。可见当时他受革命思想影响之深 。
如果汪精卫的暗杀计划成功,或许中国历史就会改写了,他后来可能也不会去当汉奸 。但是历史就是历史,是永远无法假设和重来的 。
清朝摄政王载沣晚年生活介绍
爱新觉罗·载沣,是清朝最后一位皇帝宣统帝的生父,他曾经在1908至1911年期间担任监国摄政王的职位,是实际上的清政府最高统治者 。他的父亲是醇亲王爱新觉罗·奕譞,他同父异母的弟弟就是光绪帝载湉 。应该说他的一生还是比较幸运的,虽然他出生在清朝末年这样一个天下大乱的时期,在时局和身世的双重影响下,他不得不做一些迫不得已或者根本不想做的事情,但是他能很快接受新事物,不像某些人一样迂腐和保守 。这从他的晚年生活中可以看出来 。
图片来源于网络
在1911年辛亥革命爆发之后,迫于全国上下高涨的革命情绪,他被迫辞去了监国摄政王的职位,从此便不再过问任何政事,居住在只过自己安心和平静的生活 。他唯一的要求只是维持对皇室成员的优厚条件,不来打扰自己的生活便足矣 。在“张勋复辟”的事件中,载沣对此事丝毫不关心,从头到尾没有参加过任何活动,也没有说过一句关于对这个事件的看法和意见 。之后,他的儿子溥仪受日本人邀请出任“伪满洲国”的皇帝,溥仪也多次要求他跟自己一起过去,但是或许是因为他在担任监国摄政王期间所受的痛苦和磨难使他难以忘记,他并不信任溥仪所说的话,最终也没有跟随溥仪过去 。
这样平静的生活载沣一直过了几十年,在此期间,无论外界如何变化,统治天下的又是谁,身在醇亲王府的载沣对此没有发出过任何声音和看法,或许他一生最大的追求便是过安稳的生活 。一直到1951年,他安详地病逝,享年八十九岁,一代王侯就这样平静的度过了自己的下半辈子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