游隼——在我国一度濒临灭绝,如今再次盘旋于天际 世界之最系列游隼图片

游隼(Falco peregrinus),是一种标志性的猛禽 。它们以速度而著称,在其狩猎时特有的高速俯冲过程中,速度超过320公里/小时,成为世界上速度最快的鸟类,也是动物王国中速度最快的成员 。

根据《国家地理》电视节目,游隼的最高测量速度为389公里/小时 。
世界第一等
“九皋霜气劲,翔隼下初晴...掠地秋毫迥,投身逸翮轻”
我国自古以来就一直是游隼的家园,1960年后,它们几乎消失了,而如今,又再次盘旋于天际,个中原因让我们慢慢道来 。
专吃鸟的鸟游隼的体型不算大,比乌鸦大点有限——成年后,体长34至60厘米,翼展74至120厘米 。与许多猛禽一样,游隼在体型上表现出明显的两性异形,雌性的体型比雄性大30% 。
所有18个游隼亚种,一起生孩子的游隼两口子里,雌性的体重比雄性高出50%的情况并不罕见 。可以说,每一只雄隼,娶得都是“大胖媳妇”[偷笑] 。
个子不算大的游隼,它的食物几乎完全是中型鸟类(占比98%,偶尔也吃点老鼠、昆虫),比如各种斑鸠(最爱吃鸽子)、雉、水禽、鸣禽和涉禽,沿海种群几乎完全以海鸟为食 。
游隼进化出了地球上最快的速度,纯粹就是为了制霸天空,抓鸟吃鸟 。
所有的猎物大部分都是飞在空中时被击中和捕获的:一旦发现猎物,游隼就将尾巴和翅膀向后折叠,双脚蜷缩,开始俯冲——接近——伸出一只爪攻击,击昏或击毙猎物,然后在半空中优雅的转个身,把猎物抓住 。
类似这样的地面攻击游隼很少干
如果猎物太重而无法携带,游隼会把它扔到地上,就地开吃 。
猛禽之间的战斗,互有胜负在鹰、猫头鹰、隼这三个最出名的猛禽之间,并不存在排名1、2、3,只能说胜败乃兵家常事 。
毫无疑问,游隼会被较大的鹰和猫头鹰杀死 。
但当游隼占据先手,展开一次猛冲的时候,鹰和猫头鹰也承受不了时速320公里的爪击,沦为食物——实际上,那些较小体型的鹰和猫头鹰经常被捕食 。
看羽毛,一只谷仓猫头鹰遭殃了
体型大小是第一个决定因素,谁先手攻击是另一个,毕竟大家都是攻高防弱 。不过,当黑夜降临,猫头鹰是无敌的存在,什么鹰、隼,全完蛋 。
进化的如此完美,却一度濒临灭绝游隼的势力范围包括从北极苔原到热带的草原,曾经,它们几乎存在于地球上的任何地方,除了极端的极地地区、非常高的山脉,大多数热带雨林里也没有它们的身影 。
世界第一等的速度让游隼成为最成功的猛禽,也是世界上分布最广的猛禽 。
这种成功的背后有人类的推手——它们制霸世界领空并非是纯自然原因,其中,人类广泛引入饲养鸽子起到了决定性作用 。遍布世界的鸽子,成为了许多游隼种群赖以生存的先决条件,甚至很多城市里也有它们的身影 。
然而,成也萧何败也萧何 。
20世纪50年代、60年代和70年代,世界各国,包括我国,在振兴农业的道路上,大量使用有机氯农药,尤其是滴滴涕(DDT) 。
农药的“生物放大”作用导致有机氯在猎鹰的脂肪组织中积累,从而减少了它们蛋壳中的钙含量,导致蛋壳变薄,孵化失败 。
“生物放大”是指在同一个食物链上,高位营养级生物体内来自环境的某些元素或难以分解的化合物的浓度,高于低位营养级生物的现象 。
壳薄,蛋软,没孵出来就死了 。于是,下软蛋的游隼人口急剧下降,成为濒危物种 。
游隼重回大地,得谢谢幕后英雄2004年,《关于持久性有机污染物的斯德哥尔摩公约》正式对我国生效,标志着中国全面履行该“公约”所规定的各项义务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