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南都庞岭国家级自然保护区


湖南都庞岭国家级自然保护区

文章插图
湖南都庞岭国家级自然保护区湖南都庞岭国家级自然保护区位于湖南省南部永州市境内西南端、与广西交界处,南岭山地中部、都庞岭主脉,地理坐标为东经111°5′12″~111°23′50″,北纬25°15′26″~25°36′39″,总面积20066公顷 。
【湖南都庞岭国家级自然保护区】湖南都庞岭国家级自然保护区成立于1982年,2004年,经国务院批准晋升为国家级自然保护区,主要保护对象是中亚热带向南亚热带过渡地带上最具典型和代表的植被类型及森林生态系统,属森林生态系统类型自然保护区 。
基本介绍中文名称:湖南都庞岭国家级自然保护区
地理位置:湖南省永州市
气候类型:中亚热带季风湿润气候区
占地面积:20066公顷
景点级别:国家级
保护类型:森林生态系统
历史沿革1982年,保护区由湖南省人民政府批准建立省级自然保护区,由道县千家洞、江永大远两个省级自然保护区合併而成 。2004年,保护区经国务院批准晋升为国家级自然保护区 。地理环境位置湖南都庞岭国家级自然保护区位于湖南省南部永州市境内西南端、与广西交界处,南岭山地中部、都庞岭主脉,地理坐标为东经111°5′12″~111°23′50″,北纬25°15′26″~25°36′39″ 。地貌湖南都庞岭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经过亿万年的地壳运动,展现于地表的主要为中寒武纪至中泥盆纪(缺志留纪)地址时代地层 。除岩浆岩外,从老到新出露有寒武系、奥陶系、泥盆系以及第四系地层 。都庞岭在大地构造上属东南地洼区的中部,即赣桂地洼系中段西侧,或视为加里东地槽系中的湘桂先向斜 。山体呈联合弧形构造,为北东向的构造线,由地壳的褐曲和断裂形成 。
湖南都庞岭国家级自然保护区

文章插图
湖南都庞岭国家级自然保护区最高峰韭菜岭海拔2009.3 m,最低海拔271.8 m,从山顶到山麓,水平距离不及7km,相对高差达1700m 。坡度多在35°左右,沟谷切深多在700m以上,谷地下部多呈峡谷,分水岭也多呈刀脊状 。都庞岭地貌类型主要分为褶断中山、褶断低山、侵蚀台地、峰丛山丘和山麓沖积坡积台地5种 。土壤湖南都庞岭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境内山地土壤可分为5个土类、8个亚类、16个土属 。主要成土母质母岩有石英砂岩、粉砂岩、砂岩、砂质板岩、硅质页岩以及黑云母花岗石等 。土壤垂直分布带谱明显,海拔500 m以下为红壤,海拔500~700 m为山地黄红壤,海拔700~1 550 m为山地黄壤,海拔1 550~1 950 m为山地黄棕壤,海拔1 950 m以上为山地灌丛草甸土 。另外,在千家峒谷地海拔1 700 m上下,有面积达53.33 hm2的山地泥炭沼泽土,山地土壤较深厚,腐殖质较厚,有机质含量丰富,适宜于多种植物的生长 。气候湖南都庞岭国家级自然保护区位于中亚热带季风湿润气候区,冬寒期短夏热期长,雨量充沛,气温垂直差异大 。年平均气温在14℃~17.5℃,海拔每上升100 m,气温下降0.55 ℃ 。根据当地气象站观测:海拔610 m处,年平均气温16.2℃;海拔900 m处,年平均气温14.7℃;海拔1 800 m处,年平均气温10.9℃ 。大于或等于10℃的活动积温5 696℃,年降水量在1 600~1 800 mm,多集中在4~9月,占全年降雨量的70%,年暴雨日5~7 d,年均相对湿度在80%以上,海拔900 m以上山地霜冻期约90 d,年均雾日约200 d 。适宜的气候条件使得保护区拥有丰富物种多样性 。水文湖南都庞岭国家级自然保护区为长江水系和珠江水系的分水岭,东西属长江水系,西面广西境内属珠江水系;江永境内都庞岭以南部分,包括石江、桃川、厦层铺、上洞、源口等乡镇,属珠江水系,其背面属长江水系 。区内潘家源、木溪源、大白水、若竹沖、上木源、下江源、大江源、庆里源、空树岩等沟谷为潇水侵蚀基点,谷道狭窄,山溪落差大,水流湍急,各溪流从西北至东南大致平行排列,流出山体,呈梳状格局水系汇集永明河,注入潇水 。区域範围2013年,湖南都庞岭国家级自然保护区总面积20066公顷,其核心区面积7497公顷,缓冲区面积6195公顷,实验区面积6376公顷;分别占总面积的37.4%、30.8%和31.8% 。保护区东与道县清塘镇、江永县千家峒乡相连,南与江永县允山镇相接,西与广西灌阳为界,北与道县寿雁镇、仙子脚镇相邻 。保护目标保护对象湖南都庞岭国家级自然保护区主要保护对象是中亚热带向南亚热带过渡地带上最具典型和代表的植被类型及森林生态系统,属森林生态系统类型自然保护区 。植物截至2013年,湖南都庞岭国家级自然保护区记录维管束植物2 056种,隶属218科、955属,约占中国维管束植物物种总数的7% 。其中蕨类植物36科、90属、257种;裸子植物8科、19属、26种;被子植物174科、846属、1773种 。除去引种栽培或逸生外来植物124种外,本区有自然生长的种子植物1675种 。另有大型真菌147种,隶属40科、77属 。区内有国家重点保护野生植物19种,其中一级保护野生植物4种,即资源冷杉、南方红豆杉、伯乐树,二级保护野生植物15种,还有兰科植物49种 。动物截至2013年,湖南都庞岭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已发现脊椎动物226种,其中陆生脊椎动物202种,分属4纲23目70科146属,占湖南省陆生脊椎动物621种的32.5% 。具体包括:两栖纲2目8科32种、爬行纲2目12科40种、鸟纲11目21科88种、哺乳纲8目21科42种;水生脊椎动物24种,主要为鱼纲,共3目8科 。属国家重点保护的野生动物有20余种,占湖南省省国家重点保护野生动物的25.3% 。其中,国家一级保护野生动物有云豹、金钱豹等 。国家二级保护野生动物有短尾猴、猕猴、穿山甲、水獭、大灵猫、小灵猫、林麝等10种兽类,鸢、凤头鹃隼、松雀鹰、白鷳、红腹角雉、勺鸡等9种鸟类,虎纹蛙、大鲵等2种两栖类 。同时,本区还分布有省级重点保护陆生脊椎动物76种 。保护机构2004年,湖南都庞岭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管理局成立,为副处级事业单位,内设综合科和业务科,管理局下辖道县月岩、江永高泽源两个分局,6个管理站、6个保护管理点,共定编46人,其中,管理局6人,两分局各20人 。两个分局分别与湖南月岩国家森林公园、道县月岩国有林场及湖南千家峒国家森林公园、江永高泽源国有林场实行三位一体化管理 。截止2013年,全局有管理人员43人,其中,大学本科以上学历7人,专科学历15人,高级工程师1人,工程师6人,助理工程师9人;专职护林人员95人 。保护价值湖南都庞岭国家级自然保护区是湖南省西南部的重要水源涵养林区,并为瑶文化的发源地,因而在森林生态、动植物遗传和保护以及民族学的研究等方面均具有很高的价值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