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脸的朝代:有能力考上状元没颜值一样落榜

适逢高考,很多人都戏称这是最后一次不用看脸的竞争 。然而,有这么一个朝代,在当时的 “高考”,也就是科举制度中,却将外貌作为选取状元的一个重要标准 。这到底是怎么一回事呢?
网络配图
相传,明朝的开国皇帝朱元璋,他因长相丑陋而下定决心,要将状元打造成帝国的形象代言人 。认为这样才对得起王朝的面子 。在洪武四年第一次殿试时,原拟为状元的郭翀因为貌丑被降为榜眼,长相英俊的吴宗伯便因此被拔为状元 。这让当时的考生们目瞪口呆 。
因为自古以来,状元都是因为才学而登顶的 。容貌平平甚至于身体残疾的也大有人在,从未有过以貌取人的先例 。然而,明太祖朱元璋拿出废除宰相制度一样的魄力,决心让状元们用英俊的相貌来成为帝国的脸面 。
【看脸的朝代:有能力考上状元没颜值一样落榜】网络配图
朱元璋的示例,让明朝的很多皇帝在钦点状元时都要先测试颜值,明万历首辅大臣朱国桢曾说:“凡鼎甲,圣上多密访而后定 。”才学可以通过考试测量,而皇上密访的主要目的就是观察相貌 。
当政者都是如此,那么平民老百姓更是有样学样了 。在人们喜闻乐见的通俗小说中,状元的形象都是风流倜傥、英俊潇洒的,甚至会出现一些比较女性化的特征 。
网络配图
如《龙凤配再生缘》中的武状元皇甫少华便是面如敷粉,唇若施脂 。而另外一些小说如《唐钟馗全传》中的钟馗、《残唐五代演义传》中的黄巢便是因为容貌丑陋而失去了唾手可得的状元之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