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监李莲英为何能通吃慈禧光绪靠的是什么

清末有一位太监,算不上大奸大恶,而且还得说是职场楷模 。他们最难处理的是什么?就是太后和皇帝的关系,历史上管这两派叫“帝党”和“后党”,这是两种政治势力 。太监如何在帝党和后党之间周旋?历史上诸多的太监做得都不够好,有的因此死于非命 。但是这个人在这方面做得非常好,名满天下,这个人就是清朝大太监李莲英 。
说到李莲英,很多朋友说看过好多文艺作品,那个人不是个好人,慈禧干的坏事有一多半都是他出的注意 。这都是野史 。还有的人说,“戊戌六君子”变法没成功是因为李莲英告密,他背后怂恿慈禧太后杀他们 。
这都哪儿跟哪儿啊?李莲英一辈子行事沉稳低调,轻易不张扬,他这种个性在晚清得势的太监里面是相当少见的 。
网络配图
李莲英小时候就会察言观色、见风转舵,就能够认得清眉眼高低 。他是河北人,出身挺贫寒 。他父亲想让他读书,可没钱供他读常年私塾,就让他读冬学堂 。何谓冬学堂?就是每年立冬的时候把孩子送去,到腊月十五算是毕业 。
在学堂,大家发现,李莲英虽然岁数小,但极为懂事,会伺候人 。别的孩子来得都晚,他老早就去,把这个学堂的屋、地扫得干干净净的;冬天屋里凉,他就先过去,把炉子生好了;等到放学了之后,别家孩子都回去了,他不回去,给老师把炕烧好 。那老师能不喜欢他吗?所以对他格外高看,肯多教他点儿东西 。
在清朝后宫复杂的政治斗争里面,没一点儿文化也不行,李莲英会这点儿东西,基本上在于小时候会伺候人,老师肯多教他 。后来李莲英跟他爸爸一起干小买卖,发现干这个太苦了 。这个时候亲戚里面有人说,孩子,咱们有个亲属在宫里得势了,你为这个孩子考虑考虑,去宫里跟着,让他做点儿有前程的事吧——也就是去做太监 。
李莲英的母亲姓曹,曹氏就同意了 。就这样,李莲英8 岁进宫当了太监 。前面我说了,净完身不能马上去,得养好了 。这个时候他妈伺候他,就跟他念叨,人一辈子得干点儿好事 。你不是修这辈子,是修来世 。这辈子弄不好,来世就得下地狱 。咱们得行善,别光顾自己,自己挣钱得好处了想点儿别人 。我们看李莲英母亲的这种为人处世的教育,对李莲英后来的成长起了很大的作用 。
当然这些不足以形成李莲英走进清宫之后的一种职业观,真正形成跟在宫里面亲眼看到前面一个得势的大太监是怎么死的有关 。这个大太监很多朋友知道,是大太监安德海 。他和慈禧关系特别近,慈禧发动“辛酉政变”,跟“鬼子六”合伙,就是安德海在中间跑腿牵的线 。可是安德海后来飞扬跋扈,不把满朝大臣放在眼里 。
网络配图
大清祖制规定太监不能出宫,他就想出去溜达 。慈禧宠爱他,让他顺道去广州,给皇上办点儿龙衣,结果他特别张扬,沿途之上结交地方官员,广收贿赂,排场大得吓人 。他在外面玩了三个月,转回来走大运河——来到山东的时候坏了 。
山东巡抚丁宝桢是个疾恶如仇的人,早就对这事看不惯 。他把安德海扣住了,而且以大清祖制为名在济南把安德海给杀了 。慈禧太后知道后也没办法,因为这是老祖宗留下来的规矩,她也不敢轻易违背 。
这个安德海死在丁宝桢手里,所有大臣跟着解恨——这个人该死 。李莲英一进宫的时候看到这个事,加上小的时候受的教育及他的性格,就确定了自己在宫里待着的方式——夹起尾巴做人,万事不出头 。
当然,他八面玲珑,很得慈禧宠爱 。一般人进宫没有30年当不了什么大太监,他进宫就17 年就当上了大太监,那年,李莲英26 岁 。31 岁,他就能跟敬事房大总管平起平坐了 。按大清祖制,太监官职最高不能超过四品顶戴,就是最高给到四品,可是慈禧太后在李莲英46 岁的时候给了他二品顶戴,这是从来没有的荣耀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