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最“败家”名媛,捐了天价家产 中国之最翻唱

1935年,苏州,雅致的别院里,烛影摇红 。
送走宾客后,一身喜服的张伯驹踏进了婚房,眼前的一幕,令他不由得怔住了:一袭白衣的新娘端坐于床前,宛如一朵含苞待放的雪莲 。
“大喜之日,何以素装?”张伯驹不解 。
“洁白如酥,是我的本色 。”新娘笑靥如花,随即柔声解释道,张伯驹听罢,旋即大笑 。
说起张伯驹,那可是民国文艺圈的传奇人物 。
他出身显赫,其父张镇芳是中国盐业银行的创始人,表叔是民国第一任大总统袁世凯;天资聪颖,诗词曲艺,文玩字画涉猎颇多;交际广泛,与袁世凯之子袁克文、溥仪兄长溥侗和少帅张学良并称“民国四公子” 。
尽管身处名利场,可张伯驹身上却看不到半点纨绔子弟的影子 。
● 民国四公子之一的张伯驹
他是名噪一时的痴情公子,弱水三千,只取一瓢饮;更是世人敬仰的鸿儒雅士,为收藏文物不惜散尽家财 。
有人称他能坐观云起,笑看落花,视勋名如糟粕,看势力如尘埃 。著名文物鉴定家启功评价他:“前无古人,后无来者,天下民间收藏第一人 。”
浊世翩翩贵公子,特立独行美娇娘,这样的组合,注定是一段佳话 。
在结识张伯驹之前,新娘潘素有一个书香气十足的名字——潘白琴 。
潘白琴,1915年出生于江苏苏州一户书香世家,体态丰盈面容白皙,弹得一手好琵琶,说得一口软糯可人的吴侬软语,典型的江南美人 。
● 苏州古城
如果不是摊上个顽劣败家的父亲,她原本能拿到一手命运的好牌 。
潘白琴的先祖潘世恩是乾隆五十八年的状元,历任礼部、兵部、户部侍郎,名列“苏州三杰”,子孙绵延文脉不绝 。
潘白琴的父亲潘智合胸无大志,终日游手好闲,所幸,她的母亲沈桂香出身名门,对子女的教育相当重视,不惜重金聘请名师教授女儿书画和音乐,希望女儿长大后能以此安身立命 。
只是还未待女儿长大成人,沈桂香就因病故去了 。
潘智合续娶的夫人性情乖戾刻薄,认为白琴不能闲在家里,便要求她出去“打工”谋生 。精通琴艺的潘白琴,便来到上海的书场表演弹唱 。
容颜秀丽的潘白琴,谈吐高雅挥笔成画,再加上一手高超的乐技,很快名震上海滩 。
● 潘素
关于潘素和张伯驹的相遇,坊间流传着这样一个故事:
1935年,张伯驹前往上海盐业银行审计账目,久闻“欢场女子潘妃”名号的他,经不住同僚的怂恿,前往天香阁一睹美人芳容 。
一曲幽怨的琵琶曲奏罢,张伯驹惊叹这个女子的才情,他情不自禁地题下了一副对联:
潘步掌中轻,十步香尘生罗袜;妃弹塞上曲,千秋胡语入琵琶 。
● 青年张伯驹
掌中作舞的赵飞燕、千里和亲的王昭君、步步生莲的潘妃(南齐东昏侯的宠妃潘氏)、罗袜生尘的洛神,时年37岁的张伯驹,如同情窦初开的少年,接连用四个典故来赞誉眼前的佳人 。
金风玉露一相逢,便胜却人间无数 。那一刻,两人都各自认定,对方正是自己一生要找的人 。
传闻多少添加了一些传奇的色彩,事实上,潘素和张伯驹是通过熟人介绍相识相恋,潘素也并非出身青楼 。
之后两人在苏州举行了婚礼,这才发生了开篇的那一幕 。
婚后,张伯驹带着潘白琴拜访了著名的印光法师,希望她能皈依佛门,以洗脱昔日的风尘往事,开启新的人生 。
在法师的建议下,潘白琴得了个法号“慧素”,她将法号当作自己的字来使用,“素”则成了她的名 。
● 潘素
从此,潘白琴不复存在,留下的只有潘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