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D成像雷达风口,谁在快速崛起?

4D成像雷达正进入规模量产落地的关键窗口期 。
高工智能汽车注意到,毫米波雷达的发展某种程度上可以分为两个阶段:第一个阶段,传统毫米波雷达时代,市场基本被博世、大陆、安波福等国际Tier1巨头把持,市场格局长期稳固;第二个阶段,进入4D成像雷达升级迭代周期,国内玩家与国际巨头站在同一起跑线上 。
北京行易道科技有限公司(以下简称“行易道”)正抓住这个窗口期 。4月17日,行易道在上海车展前夕发布4D成像雷达新品,支持更高阶的 AEB 功能 。尤为值得注意的是,该产品2022年12月已获得国际知名车企定点,预计2023年2季度量产 。
从关键技术参数来看,成像雷达仅使用2片射频级联架构,就实现了水平向、俯仰向角分辨率0.6°×0.8°,俯仰向视场角±15°,明显优于同业 。高工智能汽车注意到,传统毫米波雷达备受诟病的两个核心因素即角分辨能力低、测高能力缺失,而这两项核心能力的补足,或带来智驾传感器配置组合的“变革” 。
为何行易道能抓住这个窗口期?事实上,成立于2014年的行易道一直深耕于车载前向毫米波雷达领域,致力于成为国内前向雷达细分赛道的中流砥柱,在传统毫米波雷达时代便凭借先海外再国内的策略,在巨头环伺的市场中一步步打入国内外车企供应链 。
以此次发布的为例,其为行易道历时五年持续迭代的第三代产品,具备卓越的性价比,从而能在市场窗口期涌现之时快速抢占市场 。值得注意的是,由于专注前向雷达工程落地和国际化推广,截至目前行易道积攒了丰富的后装和前装前向雷达支持AEB(自动紧急刹车)的项目经验和里程数据,也攒下诸多头衔,包括被称为“中国第一家实现前向AEB雷达量产公司”“国内率先出口车载雷达企业”等 。
抢跑4D成像时代
“产业呼唤毫米波雷达具备更强的能力,进入4D成像时代 。”发布会上,行易道创始人&CEO赵捷博士直言 。
事实上,高工智能汽车注意到,智驾功能的不断进阶背后,必然需要车端传感器提供基础感知支撑,而在传感器功能的进阶中,传统3D毫米波雷达拥有全天候工作、不受恶劣天气影响等显著优点,弥补摄像头、激光雷达的感知短板,但却因角分辨率低、测高能力缺失,被认为感知能力受限,而其不实现成像,也不便于与摄像头实现融合,阻碍其在车端传感器组合中发挥更大作用 。
赵捷博士进一步阐述称,汽车产业对前向毫米波雷达的刚性需求包含4点:其一,角分辨率低于1°×1°;其二,尺寸小于11cm×11cm×3cm;其三,功耗效率低于20W;其四,成本小于150美元 。事实上,要在大幅提升角分辨率同时控制成本,为产业内的难题 。
那么,如何解题?
据赵捷博士介绍,毫米波雷达的性能受两个因素的约束:电子器件的性能和雷达成像理论 。进入4D时代,很多玩家谈及2片级联、4片级联乃至更多片级联(更多收发通道),即尝试堆叠射频收发通道和处理器,进而拉高毫米波雷达的性能 。
14daa9bbe089a48ab7c70d622d429384
但,堆叠硬件的方式直接致使4D毫米波雷达的成本、体积、功耗大幅拉升 。据悉,剔除软件成本,传统毫米波雷达的射频收发通道叠加芯片的成本,占毫米波雷达硬件成本的约1/3,2片级联方案中这一比例超过40%,4片方案中这一比例拉高至60%以上 。
行易道尝试从后一个路径破局 。
“他山之石,可以攻玉”,赵捷博士回溯公司技术攻坚历程时称 。事实上,在机载雷达、星载雷达领域,稀疏信号成像技术已经过工程化验证,其底层技术基础为压缩感知算法(2006年由数学家提出的一种新颖的信号采样和处理理论),2019年,行易道开始将压缩感知算法引入汽车毫米波雷达,以抑制旁瓣和模糊、突破硬件约束等 。历时接近4年的理论、技术突破,行易道4D成像雷达最终迎来发展里程碑——推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