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界非物质文化遗产之一--泉州九日山石刻风景 旭山历史之最

九日山以风景秀美、古迹众多而闻名于世,山高80余米,有东、西、北三峰环拱,现存主要胜迹有八戒石、翻经石、高士峰、老佛岩、姜相峰、姜相墓、陀罗尼经幢等 。九日山最突出和最珍贵的是摩崖石刻,在东西两峰的摩崖上,有宋至清的题刻75段,其中有反映海外交通的13方祈风石刻,记载了从北宋崇宁三年(1104年)至南宋咸淳二年(1266年)泉州郡守偕市舶官员为“番船”祈风,预祝一帆风顺、满载而归的史实 。中文名九日山石刻外文名CiLang temple地理位置南安县丰州镇旭山著名景点九日山石刻快速导航
历史九日山风景简介山中古迹
【世界非物质文化遗产之一--泉州九日山石刻风景 旭山历史之最】九日山石刻简介在南安县丰州镇旭山村金鸡自然村后九日山上 。山有东、西、北三台,据记载,自晋代以来历代均有石刻,现仅存北宋至清代摩崖石刻75方,分布于东西两台,以宋刻居多 。内容有景迹题名,登临题诗,游览题名,修建记事,海交祈风等 。其中有关海外交通、航海祈风石刻13方,记载自北宋崇宁三年(1104年)至南宋咸淳二年(1266年)泉州市舶司及郡守等地方官员登临及为番船祈风的史实 。是研究宋代泉州港海外交通的珍贵史料,也是中国人民与亚非人民友好往来的历史见证 。书法有真、行、隶、篆 。以宋蔡襄、苏才翁、苏绅、虞仲房及清代马负书所题为佳 。现摩崖石刻保存完好,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
九日山石刻历史九日山“山中无石不刻字”,现存宋元以来的摩崖题刻70多段,按内容分,海交祈风13段,景迹题名15段,游记诗刻11段,登览留名29段,修建纪事7段,其中有1174-1266年(南宋时)记叙祭海神、祈风顺的石刻十段,最为独具,是泉州海上丝绸之路的珍贵史迹 。
九日山石刻由于泉州在古时海上交通就很发达,人们为了求得行船顺风,常要举行“祈风仪式”,这些石刻是古泉州海外交通的重要史迹,也是我国与亚非各国人民友好往来的历史见证 。又:宋朝,官府为迎送蕃商首领,鼓励来泉贸易,每年春夏秋冬之交,泉州府郡及市舶司的高级官员,都在九日山南麓的延福寺、昭惠庙举行“冬谴舶、夏回舶”两次祈风盛典,敬祭海神,向通远王祈求赐风,让商舶在海上往返畅行 。仪典由泉州郡守、南外宗正、提举市舶主持,隆重肃穆,礼毕勒石记事 。现存明确记述有关海交及祈风经过的石刻,有北宋崇宁三年(1104年)至南宋咸淳二年(1266年)的13方,清楚记述祈风时间、地点、参加者姓名,以及“车马之迹盈其庭,水陆之物充其俎,成物命不知其几百数焉”的盛况 。九日山现存最早的一方祈风石刻,是南宋·淳熙元年(1174年)十二月初一,市舶提举虞仲房在延福寺通远王祠举行祈风典礼的勒石纪事 。
九日山石刻九日山一说因晋代南迁者,每年农历九月初九在此登山高瞻远望,故称之;另说曾有一道人,从德化戴云山走九日至此,故名 。该山历史悠久,自唐以来,文人墨客曾先后登临或隐居于此 。山势叠叠奔腾,高在百米左右,岩石悬崖,岩峣峥嵘,绿树掩映摇翠,山前晋江流水蜿蜒荡漾,真是“溪流湾漾,峰峦映发,奥街明秀,隐为一区“,风景优美,文物荟萃,成为泉州著名的游览区之一 。风景简介山有东西北三峰,其形如钳 。西峰因唐代名诗人秦系在此隐居,放称高士峰,或称西台 。顶峰有五代石佛造像,称石佛山 。石佛为五代陈洪进所倡刻,高 4.5米,宽1.5米,袒胸盘坐于莲座上,衣纹流畅对称,为泉州最早的石雕造像,外筑石亭,以保护石像,全系石构,硬山式屋顶,面阔进深,均具一间,呈方形 。东峰因唐代宰相姜公辅贬谪隶泉,寄迹山中,卒后葬此,故名姜相峰,或称东台,又因其形似麒麟,俗称麒麟山 。北峰连接东西两峰,叫北台,三峰环抱成一坞,曰白云坞 。坞中白云出岫,碧谭幽间,出峡南注,为菩萨泉胜迹 。山麓原有西晋太康九年(公元228年)乃泉州最早佛教寺院 。南朝印度高僧拘那罗陀在此翻译金刚经,学习汉语,山上还留有翻经石古迹 。